发热是骨科术后常见的病理生理反应,有研究表明,97% 的术后发热为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原因包括术后反应热,输血或输液热,药物热,脱水热等,治疗上常采用解热镇痛等药物口服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多。
诊断标准:(1)骨科术后出现发热,以低热为主,一般体温不超过39度,热型多为驰张热。(2)伤口局部无明显红肿热痛,无明显全身和局部感染征象。(3)全血分析示白细胞正常或稍于正常。血成和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内,大小便检查正常。排除体温调节中枢损伤,使用激素及可能影响体温的药物。
方药加减:黄芪别甲汤加减:生黄芪30克青蒿6克别甲15克地骨皮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加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症状明显者,加党参白术甘草。头晕眼花,面色无华等血虚证状明显者加当归生地黄等。瘀血阻滞症状明显者加桃仁红花赤芍。阴虚较甚者加生地黄参须麦冬等。口干咽燥,舌红少津,大便不通者,加沙参。水煎服,日一剂,温服。
讨论: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多见于较大手术或手术时间较长者,表现为术后一周仍有低热,而手术局部及全身查不到感染灶,实验室化验检查正常。发热规律是上午体温正常或稍高于正常0.2—0.3度,午后发热在37.5—39度,每日反复无常,常伴有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属祖国医学“内伤发热”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阴精亏损为主。原因主要有:(1)外伤原来就巳经存在气血阴精亏损。(2)手术前后忧伤思虑,使脾气受伤,气血生化不足。(3)手术乃人为的金刃所伤,损伤血脉,离经之血溢于脉外。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或加重气血阴精的亏虚,最终引发内伤发热。其中,血虚和阴精亏损均可导致阴阳失调,阴不足无以敛阳,阳气偏亢而发热。而气不足者则阴火内生而发热,离经之血积于肌腠之间,瘀血郁而发热。
方中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之功。青蒿具有清虚热,退骨蒸之敛。别甲滋阴潜阳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引药入里,直达病所。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用于骨蒸劳热,跌扑伤痛。诸药合用具有滋阴降火,益气活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