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患者的家长在我网站的留言板,向我咨询了脊柱侧弯手术有关的一些问题,考虑可能对大家有参考价值,因此在这里转发,供大家参考。
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入路与肋骨问题
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是否全部属于开胸手术?如果矫正胸腰部,特别是单纯腰部,侧面开口是否一定要摘除浮肋或对最下面的1-2根肋骨实施人工骨折呢?有的手术称从腹侧、切膈肌进入,这样就不伤及肋骨?摘除或打断肋骨是否意味着恢复时间更长一些?
回答: 我说的脊柱侧凸侧前路手术,一般是指的胸腰段脊柱侧弯的矫正,一般固定的节段是胸10-腰4的范围(当然可以减少,而如果扩大就需要后路了)。如果固定到胸11,就有可能不开胸(我一般都是不开的)。但是不开胸是指不进入胸腔,但是肋骨是必须要切除一部分的(例如固定到胸11,就至少要切除第10、11肋骨)。切除肋骨对恢复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切开膈肌是不建议的,除非万不得已,因为术后有可能会出现反复的膈肌痉挛(打嗝)。
关于脊柱侧凸手术后的保护
脊柱侧弯手术后佩戴的支具,也有称护具的,其并无矫正作用,只是保护用的。北京几位专家的说法不尽相同。术后一个月内卧床为主,并不需要支具。2-3个月乃至6个月,是最需要护具的时段。如果术后能够确保自己的安全,譬如在家里修养,也必须带上支具生活吗?专家说法的差别也在这个方面,有的专家主张如果确保得到保护可以不戴,有的专家主张3个月后可以不戴,以免形成依赖症。有的主张至少佩戴半年。对于支具或护具的回答为什么如此不同呢?是观点的差别,还是手术手法的差别导致对术后保护的不同说法?
回答: 手术后支具的作用是保护脊柱,具体就是保护脊柱边的肌肉组织,还有内固定。其实患者弯曲的程度不同、年龄和骨骼强度的不同、手术时固定钉子用得多少、手术后活动的早晚和强度大小,都决定了支具佩戴的时间。如果孩子的骨骼够坚强(一般脊柱侧弯的孩子都比较瘦弱,尤其是严重的患者)、固定的钉子够多(不要忘了每一颗钉子都价值不菲,家庭的承受能力也不可忽视啊)、卧床时间长(很多患者都要求早日恢复上学等),不带支具是完全可以的。
每一位医生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理解、手术方法选择、术后恢复等观点不尽相同,本来就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样的,更何况即便观点一致,手术技术、手术时具体的操作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不同的说法也就不奇怪了。
我的建议:脊柱侧弯是一个大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也不小,因此没有必要因为不想多带支具而出现问题。脊柱矫正以后的植骨融合至少需要半年,因此佩戴半年的支具是起码的,只要是起床活动就必须佩戴。除非你经济很好每一节脊柱都固定上钉子,除非你不想保证万无一失了!
脊柱侧凸术后矫正度的丢失问题
脊柱侧凸手术矫正后,大多存在角度丢失问题,目前您一般把丢失度控制在怎样的范围?如果14-18岁的少年尤其是女孩,术后还要发育几年,这是否意味着丢失的幅度会更大一些?譬如100度,矫正后变为15度,也许几年以后变为25度了,是否如此?是否有这样的病例:经手术后恢复几年,其cobb角越来越小?天下有这么美的事情吗???
回答: 脊柱侧弯矫正手术是比较复杂的手术,尤其是发育中的青少年患者。矫正需要的固定和减少固定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个矛盾的事情。脊柱固定的多一些节段,就可以基本避免术后角度丢失。而固定多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就大。因此一般的原则,只固定足够的节段来获得满意的矫正,而尽量避免过度固定。一般来说,术后丢失5度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也不影响整体的范围。这个丢失在青少年并不比其他年龄段患者差别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