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骨质疏松≠缺钙 防止骨质疏松你得这样做

  生活中,许多人一听到谁患上“骨质疏松”,就会直觉性的回复“该补钙了”或是“喝点骨头汤补补”,然而骨质疏松真的是缺钙吗,喝骨头汤真能改善吗?

  67%的网友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

  专家: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可能适得其反

  骨质疏松是不是缺钙,喝骨头汤能不能改善骨质疏松?凤凰健康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截止3月3日上午9时,已有2800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其中67.4%的网友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27%的网友认为骨质疏松不用治疗,32%的网友认为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

  然而专家的答案却让大家跌破眼镜,67.4%的网友的回答是错的。

  “骨质疏松病因很复杂,单纯的补钙对于骨质疏松是没有帮助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骨质疏松是由基因、性别、年龄、荷尔蒙、生活方式和饮食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单纯补钙。但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是必要的,除此外更应当补充其它骨骼营养。薛延教授告诉凤凰健康,“平时除了要注意补钙之外,还要兼顾生活方式的影响”。

  薛教授强调,补钙的观点影响了国人很多年,现实中很多人因为单纯补钙而延误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这增加了治疗骨质疏松的复杂性。

  喝骨头汤能防骨质疏松?

  专家:每天至少喝400碗才能达到补钙目的

  民间流传着“多喝骨头汤就能补钙”等说法。然而,薛延教授告诉凤凰健康,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关测定结果显示,一碗猪骨头汤中所含钙量仅有1.9毫克,与成年人每日需要1000毫克左右的钙量相距甚远。如果仅靠喝汤来满足补钙的话,那至少每天要喝400碗骨头汤,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骨质疏松7大症状超隐匿

  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杀手

  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有腰酸背疼等症状,这些是不是骨质疏松的症状?

  薛教授说,其实很多骨质疏松患者的表现很轻,不太明显,“有1/3到1/2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在椎体发生骨折时,有些人仍无明显症状。”

  她透露,临床上很多患者是直到发生脆性骨折之后才发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因此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事实上,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腰背疼痛、四肢乏力、腿抽筋、身高缩短(2 cm 以上)、脊柱变形(驼背,脊柱侧弯)、指甲变软、易裂等状况都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表现。

  “等到你意识到需要看医生时,您可能已走不出家门,需要家人抬着您去医院了。所以骨质疏松症这个慢性杀手比急性杀手更厉害。”

  骨质疏松早防早治效果好

  35岁是重要分水岭

  骨质疏松是进行性而又不可逆的病理过程,一旦发生骨量丢失便很难恢复骨的正常结构和正常骨量。但只要重视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

  薛教授介绍:35岁以前为预防的第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峰值骨量,包括三个时期,即儿童期、青少期和怀孕哺乳期。这个时期很重要,合理膳食,加强骨骼营养和有氧运动,尽可能提高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会推迟和减轻骨质疏松发生的时间和程度。

  第二阶段是35岁以后,重点是减少骨量丢失,这个阶段又包括绝经期和老年前期两个时期。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预防骨质疏松的要点是消除或减轻影响骨健康的危险因素,尽可能减少骨量丢失,积极预防骨折的发生。

  在直播后,凤凰健康又整理了网友关心的9个问题,对薛延教授进行了专访——

  Q:春季预防骨质疏松要注意什么?

  A:春季出游多,戒烟限酒很重要。酒精可以减少钙的吸收、增加尿钙的排泄。长期饮酒会造成严重营养不良酒精中毒肝硬化脂肪肝等,也可引起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等。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促进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运动中的肌肉和重力对骨骼的力学刺激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维持骨强度;运动也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减少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增加老年人平衡能力和自信心, 并有利于预防摔倒。一般老年人的运动适宜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为宜。适宜心率=170-年龄。

  多晒太阳。春季日照量会逐渐增加,每天充分的日照可合成200~400IU的VD3,可满足生理需要量的50%~80%。春天晒太阳最合适的时间是每天上午10~11点,下午3~5点,晒30分钟至1小时。

  Q:年轻人也会得骨质疏松吗?

  A:会的。儿童、少年和成人期的不明原因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叫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妊娠和哺乳期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及少年时期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

  特发性少年骨质疏松症发生在青春期之前生长发育快的时期。有原发性也有继发性, 但该病并不常见。

  Q:是瘦人还是胖人更容易得骨质疏松?

  A:瘦人比胖人更容易得骨质疏松。有些年轻爱美的姑娘,过分追求“瘦”,认为“越瘦越美”,“越骨感越美”,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过分的消瘦会影响您的“峰值骨量”,使您更早的出现骨质疏松。而对于老人而言,一定要正确认识“有钱难买老来瘦”这句俗语。“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恐怕会大大提高。所以,保持一定的体重,不论对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很重要。可以找社区医生帮你算一下BMI(体重指数)。一般我们认为BMI在22-24之间,最为合适。

  Q:减肥会造成骨质疏松吗?

  A:体重短期下降过快会影响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女性在青春期反复减肥,会使雌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骨密度降低,骨质变脆。从青春期到35岁前,骨密度一直呈增加趋势;过了35岁骨密度会呈下降趋势,青春期是补骨储骨的最佳时机,因此年轻人不要反复减肥。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节食18个月以后,体重虽减了七磅,不幸的是骨密度也下降了。人身上适当的脂肪组织能通过生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等,增加肠钙的吸收,促进骨的形成,防止骨质疏松。体瘦的人脂肪组织和肌肉菲薄,当发生摔倒或受暴力作用时,易遭骨折危害。

  Q:腰背经常疼是因为有骨质疏松了吗?

  A: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的症状之一,但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也有腰背疼痛的症状,需要鉴别诊断。但有些骨质疏松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直到发生脆性骨折才知道患了骨质疏松。

  Q:骨质疏松是人的正常老化现象,还用防治吗?

  A: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骨骼也会老化,骨量逐渐减少,这的确是正常生理现象。但骨量越低,骨折的风险就越大。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死亡率高、住院和医疗保健费用高、生活质量下降。髋骨骨折1年内因并发症死亡率约15-25%,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7位;髋骨骨折后易发生全身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静脉栓塞、褥疮等),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全球每年因骨松导致骨折890万,即每3秒钟就有1例骨松骨折发生。所以骨质疏松非常有必要早预防早治疗,有家族史者和高危人群是重点。

  Q: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一回事么?

  A: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细微结构改变为特征并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于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而骨质增生又叫骨性关节炎,俗称骨刺。骨关节炎是由关节软骨破坏引起关节疼痛、发炎和僵硬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又称退行性关节炎或增生性关节炎。其病变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滑膜。如膝关节炎,髌骨软化症,髋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滑脱,椎间盘移位等。其共同根源并不在骨骼本身,而在于“关节软骨”病变。

  Q:少吃盐对骨质疏松有帮助么?

  A:盐摄入过多容易骨质疏松。一般而言人体的肾每天会将使用过的钠随着尿液排到体外,可是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大约也会同时耗捐26毫克的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可是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就会影响到骨骼健康所必需的钙质。

  世卫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的摄盐量应低于6克,然而,食盐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盐罐,还来自面包、饼干、沙拉酱及饮料等食品,每100克含钠量也多在200毫克以上。1克钠可换算为2.5克盐,长期过量摄入食盐轻则高血压、骨质疏松,重则致命。合理膳食的原则是:高钙、低脂、低盐、高纤维素和适量蛋白质。

  Q:经常抽烟熬夜喝咖啡会不会影响骨骼健康?

  A: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影响性激素的正常代谢,影响钙吸收(吸烟者钙收率每天较常人减少1%~7%)而影响骨形成。吸烟还可增加氧自由基,加剧骨吸收,增加骨质疏松发病和骨折的危险。每天吸20支烟,10年后就比同龄人骨量减少8~10%。所以戒烟对预防骨质疏松很重要。

  保持弱碱性体质可以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而熬夜会加重体质的酸化。用可可豆制作的咖啡既是钾的良好来源,也是草酸和咖啡因的来源。钾虽有利减少钙的流失,但草酸则会减少钙的吸收率,另外咖啡因则会增加尿钙的流失。若咖啡中添加纯牛奶,以牛奶中获得的钙来弥补咖啡因和草酸造成的钙的损失倒是可以的。

2016-03-04 16:09:48浏览4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体现在肢体畸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方面。了解这些后遗症,有助于家长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后续护理和康复有更全面的认识。1、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常见的表现。由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出现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下肢肌肉受累时,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造成极大阻碍。2、肌肉萎缩:病毒侵袭神经后,受影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肌肉萎缩多呈不对称性,患病肢体的肌肉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肢体,肌肉力量也显著下降。3、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协调、力量减弱,严重者则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如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不稳,甚至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移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独立性。4、骨骼发育异常:小儿麻痹后遗症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和长期的运动障碍,骨骼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骨骼生长缓慢、变形。若孩子曾患小儿麻痹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有后遗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矫形器具的使用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和矫正畸形。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动症通常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孩子会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动作和声音。这些动作可能包括眨眼、耸肩、做鬼脸等身体抽动,而声音表现则可能是清嗓子、说脏话等。该病症具有较高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的变异或缺陷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进而导致抽动症状出现。这种遗传因素使得疾病根源难以彻底消除。在神经生物学方面,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引发神经信号传递紊乱,这是抽动症状产生的重要生理基础。由于神经递质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医学手段很难使其完全恢复正常。此外,心理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焦虑的心理环境下,或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刺激,都可能加重抽动的症状。即便在治疗过程中,这些因素也可能持续干扰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和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功能,减轻抽动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缺陷或完全修复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心理行为治疗同样重要,通过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然而,这些治疗方法都只是对症处理,难以实现彻底治愈。对于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营造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心理压力。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高烧惊厥吃什么药
小儿高烧惊厥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氯唑西林、地西泮等药物。需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若症状加剧,听及时就医。1、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作用。其能有效降低小儿因高烧产生的过高体温,减轻因发热导致的不适。使用时需严格按医生指导剂量服用,避免过量导致肝损伤。2、布洛芬:同样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也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按照医嘱使用对于小儿高烧惊厥有较好的缓解作用。3、氯唑西林:这是一种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当小儿高烧惊厥是由细菌感染导致时,使用氯唑西林可针对性地杀灭病原菌,控制病情。剂量需由医生确定,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4、地西泮:为苯二氮?类药物,是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的重要药物。其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快速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有效终止惊厥发作。在小儿惊厥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缓解症状。建议小儿发生高烧惊厥时,立即将小儿侧卧,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不要自行盲目给药,应尽快送往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儿具体情况准确判断病因并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小儿日常护理,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感染机会。定期带小儿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风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风能否治愈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取决于抽风的病因等因素,部分高热惊厥引起的小儿抽风可以通过有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而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则相对棘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小儿抽风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因高热惊厥引发的抽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这类抽风大多是良性的,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发作形式单一,多为全身性发作。当孩子体温快速上升,超过38℃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就可能导致抽风发作。只要及时控制体温,减少惊厥发作次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多数孩子很少再发作,基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治疗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这些病变会持续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抽风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发作,虽然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逐渐减少发作次数甚至停药,但仍难以完全治愈。对于小儿抽风,家长要保持冷静,一旦孩子出现抽风症状,应立即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解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孩子高热,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感冒。对于有癫痫家族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