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14岁林姓国中生,原本活泼好动,但右脚踝莫名出现红肿,以為是运动造成的扭伤或挫伤,求治骨科、復健科及民俗疗法,症状却未缓解,脚踝仍然肿胀如馒头大,甚至手指关节也变得肿痛红,如同“甜不辣”,经诊断后,才发现竟是罹患“儿童特发性关节炎”。
据林同学患者形容当时的严重剧痛:“就像是被铁鎚重击膝盖,当天根本无法站立及行走,只能拄着拐杖就医。”所幸歷经波折,林同学终於找对医师接受正规治疗,在医师协助下申请施打生物製剂,打了第1针马上有了反应。林同学的关节肿痛逐渐缓解,不但恢復正常行走,还可重拾快乐的校园生活。
好发青少年 痛如铁重击
收治这1名病患的林口长庚医院儿童过敏气喘风湿科主任叶国伟医师表示,台湾地区儿童特发性关节炎(JIA)之发生率為每年每10万人口有3.03人,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盛行率為每10万人口中有11.02人。
疾病常发作于16岁前之孩童,平均发病年龄为6至12岁,且男、女生比例為1.21:1;因慢性发炎导致关节发生红、肿、痛、硬及关节活动度受到限制。好发部位为膝关节佔(59.5%),其次为脚踝、手腕及手指关节 。
叶国伟医师指出,由於儿童特发性关节炎,(简称JIA)为一种慢性发炎的疾病,治疗主要目标是控制关节的发炎,减轻关节发炎带来的痛楚与不舒服,并防止关节因发炎而变形或肢体不等长。因此,家长与病童须有“长期抗战”的心理準备,才可让疾病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特别是,当有以下5大症状出现时,家长或医护人员应高度怀疑是儿童特发性关节炎:
1.单一或多处关节肿痛。
2.关节持续失能或恶化(例如跛行)。
3.关节局部发热。
4.关节腔积水。
5.关节活动度减退。
对症就医 掌关键3对策
医师提醒,家长日常可注意关键“3对策”,分别是:“对症就医、看对科别、吃对要动”可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纠缠,与併发症风险,让罹病孩童也能过著与一般人无异的生活。尤其是此疾病不能只专注在关节症状,更要留意共病,如葡萄膜炎,应由眼科会诊追踪,以免引起併发症,导致视力障碍。
1.对症就医:任何关节“红肿痛硬”长达6周情况未好转,家长应仔细观察、纪录,若孩子出现慢性关节红、肿、热、痛、晨僵,活动力减低等症状,需提高警觉,作为第一防线。
2.看对科别:当上述症状发生,应赴大医院寻求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科进行鑑别诊断。
3.吃对要动:保持营养均衡,患者避免食用促进免疫活化之食物(如人蔘、灵芝等);需要适度运动,多动才能确保关节不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