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办公室一族距离颈椎病只有“1厘米”

  坐在电脑前,您是不是感觉脖子酸,酸得都不想动?长时间握着鼠标,您会不会感觉手部麻木、灼痛、手部动作不灵活甚至无力?如果有以上感觉的话,那您要注意了,有可能颈、腰椎出现了问题。

  年轻人患颈腰椎病比例增多

  由于受到生活压力、工作繁重、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我国骨病发病率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有55%的人患有关节疾病、56%的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女性发病率更是高达60%-70%,其中,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在西方总发病率为15.2%-30%,国内统计达到18%。

  在颈腰椎病方面,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有颈腰椎病,50-60岁年龄段颈腰椎病的发病率约20%-30%,60-70岁年龄段达50%。不容忽视的是,临床中年龄在20多岁的患者也逐年增多。

  “长期坐着对电脑的人、司机、建筑工人、文字工作者、医生等群体,是得骨科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引起注意。”专家称,这些群体要么长期坐着,要么长期站着,容易引发骨科病。

  颈腰椎病痛起来要人命

  专家提醒:盲目治疗易致瘫痪

  据介绍,颈腰椎病是一种进展性的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日渐发展,患者的痛苦会越来越明显,比如说,颈椎病患者会逐渐出现眩晕头痛、视觉障碍、心慌、颈肩疼痛、麻、胀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会突然摔倒、高位截瘫;腰椎间盘突出则表现为放射性腰腿脚疼痛麻木、走路困难等,严重者会出现小腿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生理功能障碍等症状。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尝试过针灸、按摩、牵引、药物等方法来缓解病痛,但几乎没有效果反而加重病情,还有部分患者实在忍受不了疼痛,只好选择开刀手术,但也落下了一系列后遗症。对此,专家指出:颈腰椎病不要盲目治疗,不要为了省小钱花大钱,治疗不当很容易将小病拖成大病,甚至瘫痪,及早预防才是关键。

  

4.抗重力肌力训练:分别侧卧、仰卧或俯卧,肩部以上垂于床边,做侧屈,后伸,前屈抗重力肌力训练。

  如身体出现以下“信号”,就要警惕颈椎病了:头部、颈部、肩部、背部或手臂有时感到酸痛、麻木,颈部感到僵硬;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两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发作性眩晕、眼花、耳鸣、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

  一、颈部肌力锻炼

  以上运动每次收缩10秒钟,间隔10秒钟,每组10次,每天锻炼两次。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以运动后肌肉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二、颈部关节活动及牵伸锻炼

  坐位,做向前屈,向后伸,向两侧偏屈,旋转等颈部活动,增加颈椎关节活动度,并可以用手加力牵张颈部肌肉,可以解除颈部肌肉发紧,减轻疼痛。

  1.后伸较力:双手指交叉置于枕后,手臂用力向前,颈部用力向后,手较劲做颈伸肌群的等长收缩。用力时颈部要保持正、直。

  2.侧方较力:一手掌置于头侧面,手臂与颈部用力较劲做等长收缩。

  3.前屈较力:双手置于额部,手臂与颈屈肌群用力较劲做屈肌群等长收缩。

  4.抗重力肌力训练:分别侧卧、仰卧或俯卧,肩部以上垂于床边,做侧屈,后伸,前屈抗重力肌力训练。

2014-10-30 01:18:54浏览4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体现在肢体畸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方面。了解这些后遗症,有助于家长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后续护理和康复有更全面的认识。1、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常见的表现。由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出现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下肢肌肉受累时,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造成极大阻碍。2、肌肉萎缩:病毒侵袭神经后,受影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肌肉萎缩多呈不对称性,患病肢体的肌肉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肢体,肌肉力量也显著下降。3、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协调、力量减弱,严重者则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如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不稳,甚至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移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独立性。4、骨骼发育异常:小儿麻痹后遗症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和长期的运动障碍,骨骼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骨骼生长缓慢、变形。若孩子曾患小儿麻痹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有后遗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矫形器具的使用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和矫正畸形。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动症通常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孩子会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动作和声音。这些动作可能包括眨眼、耸肩、做鬼脸等身体抽动,而声音表现则可能是清嗓子、说脏话等。该病症具有较高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的变异或缺陷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进而导致抽动症状出现。这种遗传因素使得疾病根源难以彻底消除。在神经生物学方面,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引发神经信号传递紊乱,这是抽动症状产生的重要生理基础。由于神经递质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医学手段很难使其完全恢复正常。此外,心理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焦虑的心理环境下,或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刺激,都可能加重抽动的症状。即便在治疗过程中,这些因素也可能持续干扰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和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功能,减轻抽动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缺陷或完全修复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心理行为治疗同样重要,通过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然而,这些治疗方法都只是对症处理,难以实现彻底治愈。对于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营造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心理压力。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高烧惊厥吃什么药
小儿高烧惊厥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氯唑西林、地西泮等药物。需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若症状加剧,听及时就医。1、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作用。其能有效降低小儿因高烧产生的过高体温,减轻因发热导致的不适。使用时需严格按医生指导剂量服用,避免过量导致肝损伤。2、布洛芬:同样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也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按照医嘱使用对于小儿高烧惊厥有较好的缓解作用。3、氯唑西林:这是一种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当小儿高烧惊厥是由细菌感染导致时,使用氯唑西林可针对性地杀灭病原菌,控制病情。剂量需由医生确定,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4、地西泮:为苯二氮?类药物,是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的重要药物。其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快速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有效终止惊厥发作。在小儿惊厥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缓解症状。建议小儿发生高烧惊厥时,立即将小儿侧卧,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不要自行盲目给药,应尽快送往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儿具体情况准确判断病因并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小儿日常护理,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感染机会。定期带小儿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风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风能否治愈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取决于抽风的病因等因素,部分高热惊厥引起的小儿抽风可以通过有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而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则相对棘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小儿抽风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因高热惊厥引发的抽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这类抽风大多是良性的,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发作形式单一,多为全身性发作。当孩子体温快速上升,超过38℃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就可能导致抽风发作。只要及时控制体温,减少惊厥发作次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多数孩子很少再发作,基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治疗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这些病变会持续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抽风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发作,虽然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逐渐减少发作次数甚至停药,但仍难以完全治愈。对于小儿抽风,家长要保持冷静,一旦孩子出现抽风症状,应立即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解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孩子高热,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感冒。对于有癫痫家族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