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骨质疏松特点一、流行面非常广
目前,全世界患骨质疏松症的总人数超过2亿人,就美国而言,45岁以上的妇女每年患骨质疏松症者就高达1500-2000万人,造成骨折者有130-150万例。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8400万,占总人口的6.6%。每年因骨质疏松症而并发骨折的发病率约为9.6%,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跃居第七位。
自八十年代开始,国外医学界掀起了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的热潮,并且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将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和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塞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骨质疏松特点二、发病静悄悄
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往往等到有了腰酸背痛等不适感觉的时候,骨质疏松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面对如此特点,要了解确诊骨质疏松的检查手段。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1、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即使无脊柱症状的患者也应摄取该部位的侧位片,以免遗漏椎体骨折。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因椎间盘膨出所致的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
2、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检测(Bonemineraldensity,BMD)是骨折最好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ationalOsteoporosisFoundation)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quantitativecomputerizedtomography,QCT)测量BMD最为准确,单位为g/cm3,该方法不受骨大小的影响,可用于成人和儿童。但QCT只能测定脊柱的BMD,骨赘会干扰测定值,而且费用较高,同时所受射线亦不可低估。
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接受射线较少、相对便宜,而且可重复性较QCT高,可用于成人及儿童。DXA可以测定脊柱以及髋骨的BMD,可视为测定BMD的标准方法,然而DXA存在校正值的差别。建议使用同一台机器上对患者进行随访连续测定BMD。影响DXA测定的因素有脊柱骨折、骨赘以及主动脉等脊柱外的钙化。外周DXA可以测定腕关节的BMD。
跟骨的定量超声(quantitativeultrasound,US):可用于普通筛查,该方法费用低、便携且无电离辐射,但该方法不如QCT和DXA准确,因此不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射线测量(radiogrametry):通常用于测定手的骨皮质情况,尤其是第二掌骨。该法可用于儿童的BMD测定,费用最为低廉。但该法不如DXA精确,而且对于BMD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预防骨质疏松要多运动
把握两点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1、获得满意理想的骨峰值:骨峰值决定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骨质疏松可能是多基因疾病,其可能的基因包括维生素D受体基因,骨钙素的维生素D启动区基因,II型胶原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等。环境因素中以合理膳食,自幼足量的钙摄入和少年时适量运动,尤其负重锻炼最为重要,这些都可以使骨峰值增高。
2、预防骨量丢失和体育锻炼:适量的运动利于防止骨量丢失,而长期制动可加速骨量丢失。锻炼对于老年人和预防骨质疏松重要益处在于可以提高活动的应变性,反应的敏捷性,肌肉强度和协调能力,进而降低跌跤的可能。预防骨量丢失可在任何年龄,但适宜的给予干预措施的时间是绝经后,尤其适用于高危人群。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小儿骨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骨关节四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香蜜湖分院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骨科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