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盲目“摇头晃脑”反而加重颈腰椎病

  现在,颈椎病、腰椎病等骨科疾病就像高血压高血脂一样普遍,但是许多人却认为颈腰椎病是小事,平时按下摩就可以了,专家表示,颈椎是我们人体脊柱的一部分,在其内部有脊髓,周边也有复杂的血管和神经,所以颈椎病也会引起各式各样的症状。严重的会导致高血压、脑中风、大小便失禁甚至造成终身瘫痪,所以不能蛮目忽视它。

  颈腰椎病只会导致腰背疼痛?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现代人颈腰椎蜕变的速度比以往要快得多,颈腰椎疾病的发病率也高得多,且呈年轻化趋势。

盲目“摇头晃脑”反而加重颈腰椎病

  全国颈腰椎病学术会议发布的相关调查显示,约有10%-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腰椎病。50岁-60岁年龄段颈腰椎病的发病率约20%;60岁-70岁年龄段达30%;70岁-90岁年龄段达50%。

  专家介绍,颈腰椎疾病的致病因素较多,主要有遗传、营养不平衡、运动不合理三方面。在因遗传导致的颈腰椎疾病中,大多数人的软骨板存在先天缺陷,很容易患各种颈腰椎疾病。颈腰椎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还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过去人们走路多、骑车多,现在大部分人出行是开车、坐车,工作多是在室内,有的人一天也见不到阳光;同时,中西方人种的骨质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亚洲人椎管较细,因此颈椎、脊椎严重压迫症较西方常见,这个病最早就曾被称作“日本病”。

  颈腰椎病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神经系统的损害,可以造成神经功能的障碍。因为脊椎骨各个节段的椎管彼此延续,这个“管道”里面是支配人的感觉和运动的最重要的组织——神经组织;另一方面是颈腰椎疾病本身所引起的疼痛,同时这类疾病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各个系统,易导致高血压、脑中风、大小便失禁甚至造成终身瘫痪。

  “摇头晃脑”反而加重颈腰椎病

  用头在空中点写“水”字、“人”字,使劲左右扭胯、踢腿弯腰,很多颈腰椎有毛病的人,都会下意识地“摇头晃脑”,这样盲目活动其实很危险。

  颈椎可以因外伤造成骨折脱位,或者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畸形,还可能被细菌感染,出现结核或者其它普通细菌感染。而更为常见的是退行性疾病,也就是经过长期使用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劳损。退行性疾病具体有很多种,比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韧带骨化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退行性后凸症、退行性颈痛症等等。每一种的具体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如果是因为长期对着电脑造成肌肉紧张,适当的活动自然可有效缓解。但如果颈椎已经发生了器质性改变,盲目自行活动可能会压迫到血管或神经,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昏厥或瘫痪。感到不适,最好到专业医院检查确定。

  专家表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理疗、针灸、拔罐子、按摩、牵引都没有太明确的效果,还会反复折腾病人。现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微创手术,手术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路。如果想保守治疗,第一招是急性发作时赶紧休息,最好老老实实卧床两三天,如果工作生活不容许,就围上医疗用的宽围腰,24小时不摘,围一周时间。同时每天口服消炎镇痛药,药店都有非处方药。必须坚持吃药,最好连吃三周。

  5方法让你的骨头硬起来

  人体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和骨骼支撑起一个人。让这些骨头得到很好的保护,需要注意5点:

  1、工作姿势单调的人要注意有间隔地活动身体。工作一段时间,就要起来活动活动,最好能保持有规律的锻炼,如坚持跑步、打球、爬山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锻炼时颈部、腰部活动勿过度,以防挫伤和外伤。

  2、坐车务必系好安全带。因为车祸瞬间的颠簸和撞击,都有可能损伤颈椎,轻则瘫痪,重则猝死。白领一族因为和电脑过于亲密,颈腰椎更容易受伤。

  3、保护颈椎的最佳方法——进行颈项肌的锻炼。即用双手交叉抵于脑后,做双手向前抱团、头颈向后的“抵抗”动作,持续5-10秒,放松后反复数十次。

  4、保护腰椎的最佳方法——进行腰背肌的锻炼,这一动作称作“小燕飞”:如在家里的床上,采取俯卧位,以腹部为支点,双臂夹紧尽力后展,双腿并拢,绷腿绷脚尖尽量向上翘起,头颈部尽量抬起上昂,起到一个最优状态下的颈椎、胸椎、骶椎的自我牵引,并与周围肌肉组织实现配合默契的锻炼。

  5、营养适当,不能偏食。多吃富含钙质的食品,如牛奶,而肉类、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也都要足量。

2014-08-13 01:25:47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口水多怎么回事
慢性胃炎口水多,多考虑是饮食不当造成的,也不排除与腹部受凉、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不良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1、饮食不当如果个人长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过多酸性的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出现胃酸分泌过多,伴随口水增多的现象。可以适当调整个人饮食习惯,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过多刺激的食物。也可以适量食用碱性的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能够有效中和胃酸。2、腹部受凉平时不注意腹部的保暖,受到寒凉刺激以后,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痉挛,从而引发胃酸分泌过多,出现口水增多的症状。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到寒凉刺激。也可以多喝一些温热的水,能够有效改善症状。3、消化不良如果患者一次性吃过多食物,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进而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口水增多、腹胀、腹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来改善。此外,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4、胃酸分泌过多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酸分泌过多的现象,从而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出现口水增多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能够有效改善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5、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道,从而出现胃痛、口水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要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在饮食上可以吃清淡的食物也可以吃水果和蔬菜,切勿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吃什么中成药
对于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合适的中成药能起到辅助治疗、缓解症状的作用,常用的有胃苏颗粒、摩罗丹、康复新液、虚寒胃痛颗粒等,建议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用药。一、慢性胃炎: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其成分中的紫苏梗、香附等能疏肝理气,陈皮、枳壳可调理中焦气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因气机不畅导致的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有效改善胃部的胀满不适,调节胃肠功能紊乱。摩罗丹:其是由百合、茯苓、玄参等多味中药组成,能滋养胃阴、清热、活血化瘀、通络定痛。针对慢性胃炎病程较长,胃黏膜出现的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摩罗丹可通过其综合药效,修复胃黏膜,减轻炎症,缓解胃部隐痛、烧心、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促进胃部功能恢复。二、十二指肠溃疡:康复新液:这是一种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其能在受损的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胃酸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同时促进黏膜细胞的再生,加速溃疡愈合,减轻溃疡引发的疼痛,尤其是空腹疼痛,提高溃疡的治愈率。虚寒胃痛颗粒: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此类患者常表现为空腹时疼痛加剧,喜温喜按,进食后缓解,同时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全身症状。虚寒胃痛颗粒中的党参、黄芪、白芍等药物能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从根本上调理脾胃虚寒的体质,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若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除遵医嘱服用中成药外,日常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浓茶、咖啡等,以免刺激胃黏膜。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胃肠功能。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胃部病变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马明哲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适合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
如果患有慢性胃炎,在食物选择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小米粥、山药、菠菜、酸奶、木瓜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食物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若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1.小米粥:慢性胃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小米粥属于比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适当吃一些小米粥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也不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2.山药:该类食物也具有养胃的功效,其中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适量进食后可起到辅助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增进患者的食欲。3.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胡萝卜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慢性胃炎的患者适当食用后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4.酸奶: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进入肠道后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并且也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5.木瓜:木瓜中含有木瓜酵素,这种酵素有助于分解蛋白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从而帮助慢性胃炎患者更好地消化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就医患者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也要尽量避免大量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冰激凌、酸辣粉等,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