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骨质增生魔掌“盯上”年轻白领

  在外企工作的王小姐最近常常感到颈椎痛,有时晚上痛得无法入睡,她原以为是平时在办公室使用电脑时间长了而造成的,于是就注意多休息,并去美容院接受按摩,但却没有什么显著效果。到医院检查发现,她的第七颈椎有轻微的骨质增生。王小姐很诧异,自己只有20多岁也会得骨质增生?那不是老年人的病吗?

  骨质增生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尤其是伏案工作强度大的办公室白领。据了解,大多数办公室白领,长期守在电脑前面,较少运动,加上坐姿不正确,日积月累,导致颈肩肌肉劳损,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发生颈椎病。,骨质增生是一种长发、多发的骨关节疾病,其治疗多采用牵引、理疗、手术等手段。

  预防骨质增生

  1、避免长期剧烈运动

  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对于持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过度的运动使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髂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骨质增生。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活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于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软骨的新陈代谢。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因此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运动,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及时治疗关节的损伤

  关节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关节的骨质增生经常与关节内骨折有直接关系。由于骨折复位不完全,造成关节软骨面不平整,从而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对于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作到解剖复位,完全可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生。

  4、减轻体重

  体重过重是诱发脊柱和关节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造成骨质增生。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骨质增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3-05-28 00:54:30浏览4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宫颈粘连会有什么现象
宫颈粘连可能引发月经异常、周期性腹痛、不孕等现象,建议若察觉这些异常,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妇科进行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1、月经异常:宫颈粘连可能致使宫颈管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月经血流出受阻。在不完全粘连的情况下,部分经血仍可流出,但流量明显减少,经期也可能缩短。而当宫颈完全粘连时,经血无法排出,会出现闭经症状。此外,因经血长期积聚在宫腔内,可能会引发宫腔积血,进一步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功能,干扰月经周期,加重月经紊乱的症状。2、周期性腹痛:由于经血流出不畅,积聚在宫腔内,子宫为了将经血排出,会出现强烈的收缩,从而引发下腹部周期性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时出现,且随着经血积聚增多,疼痛可能逐渐加剧。疼痛性质多为痉挛性,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难以忍受,还可能伴有肛门坠胀感。3、不孕:宫颈粘连会阻碍精子进入宫腔,使精子无法与卵子结合,降低受孕几率。此外,宫腔内长期的积血和炎症环境,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即使受精卵成功着床,因宫腔形态和环境的改变,也容易引发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对女性生育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建议患者日常要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防止病原体上行感染。另外,尽量减少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降低宫颈粘连的发生风险。一旦确诊宫颈粘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治疗后按要求复查。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什么是白带异常现象
白带异常现象是指女性阴道分泌物在量、颜色、质地、气味等方面出现与正常生理状态不符的改变,通常是生殖系统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白带异常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激素水平变化等。细菌、真菌、滴虫等病原体感染阴道、宫颈或盆腔是常见病因,如滴虫性阴道炎会使白带呈黄绿色、泡沫状,伴有异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白带则为白色豆腐渣样。雌激素水平波动也会影响白带性状,如排卵期雌激素升高,白带量会增多、质地透明拉丝,若内分泌失调导致激素紊乱,白带可能出现异常。此外,异物残留、恶性肿瘤等也会引发白带异常,例如宫颈癌患者白带可能呈淘米水样,伴有恶臭。针对白带异常,需根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治疗方式。如果是感染因素,滴虫性阴道炎常用甲硝唑、替硝唑治疗,口服配合阴道给药效果更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使用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局部用药,严重时需联合口服氟康唑。细菌感染引起的白带异常,可选用克林霉素等药物。对于因肿瘤等严重疾病导致的白带异常,可能需手术切除肿瘤,并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日常生活中,女性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清水清洗,避免过度使用清洁剂破坏阴道酸碱平衡;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勤换内裤,保持外阴干燥;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若发现白带出现异常改变应及时就医,进行白带常规、超声检查等项目,明确病因并规范治疗,治疗期间遵循医嘱并定期复查,直至白带恢复正常。
李凯群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骨质增生怎么治疗效果好
骨质增生是一种关节软骨退变、磨损后,机体自我修复形成的骨性赘生物,常导致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针对骨质增生,通常可采用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延缓骨质增生的发展。建议患者保持适当的体重,可减少关节的压力,降低骨质增生的发生风险。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减少关节的磨损。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既能锻炼关节周围的肌肉,又能减轻关节的负荷。同时,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寒受潮,可减轻关节疼痛。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骨质增生症状的常用方法。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减轻炎症和疼痛。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能促进软骨的合成,抑制软骨的分解,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使用局部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通过外用涂抹在疼痛部位,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但是具体的用药应该遵医嘱选择。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肌肉紧张。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常用的有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损伤。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和不适。4、手术治疗:当骨质增生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关节清理术,通过微小切口清除关节内的增生组织、游离体等,以改善关节功能。对于关节破坏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等,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应根据个体病情的严重程度、症状表现以及个体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保健,以提高生活质量,缓解骨质增生带来的不适。
李鹏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骨质增生怎么回事
骨质增生可能由年龄增长、长期劳损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也可能由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因素导致,建议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检查,日常注意关节保护。一、非疾病因素: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骨骼的力学结构发生改变,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机体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来增加关节面的接触面积和稳定性。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退变过程,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有关节疼痛、僵硬,活动时还会有摩擦感或弹响声。2、长期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保持不良姿势,会使关节或骨骼承受过大的压力和摩擦力。以腰椎为例,搬运工人等人群,由于腰部长期承受较大负荷,关节软骨磨损加快,骨骼为了适应这种压力变化,会出现代偿性的骨质增生。患者常感到局部疼痛,疼痛在劳累、受凉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二、疾病因素:1、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炎症性关节疾病,会导致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的骨质为了代偿这种结构改变,会出现增生。患者除了有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外,还可能会出现晨僵现象。2、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时,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小梁结构破坏,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为了维持骨骼的力学性能,身体会通过增加骨量的方式来进行代偿,在一些部位就可能表现为骨质增生。患者可能会有全身骨痛,以腰背部疼痛较为常见,还容易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脊柱畸形。建议患者要保持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前做好热身。另外,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寒。同时,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排骨、猪脚等。此外,要控制体重,以减轻关节负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