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保护软骨类保健品只是一贴“安慰剂”?

史占军 关节与骨病外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人体的自如活动离不开健康的关节软骨,它就像夹在两根骨头中间的海绵垫,当关节受到挤压时,它会压缩,当压力消失后,它会恢复原状,使关节骨骼少受外力的震荡和损害。但是,关节软骨也有使用寿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关节软骨会逐步被磨损、老化,导致年老后多数人难逃患骨性关节炎的宿命。

  近年来,市面上越来越多的保护关节软骨的药品、保健食品为人们所熟知与选用,如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钠。使用这些食品药品后就能保护关节软骨,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或者治好关节炎吗?就此问题,39健康网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科史占军教授——

500x375_01

南方医院史占军教授接受39健康网的专访

  专家介绍:史占军,1996年于德国汉诺威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主任。医疗特长:已经完成4000余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其中的100岁老人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曾于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及报刊进行报道。在高难度髋膝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到10余个省的100多家医院会诊,协助完成高难度手术。学术任职:广东省关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常委、华裔骨科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氨基葡萄糖的作用被夸

  许多人到药店问“老年人关节不好吃什么保健品好?”导购员都会告诉你一种叫做“氨基葡萄糖”的东西。含有氨基葡萄糖的保健食品声称可刺激软骨细胞再生长,修复软骨细胞、抑制炎症、消除关节疼痛、治疗骨关节炎,而且作用迅速。

  据了解,自90年代以来,在大量研究的支撑下,氨基葡萄糖对骨关节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已得到了美国、欧洲与日本医学界的承认,众多知名厂商如爱尔兰罗德制药厂、美国登喜健、安利、汤臣倍健等都纷纷推出此类保健品。至今,在世界各国上市的骨关节保健食品,添加氨基葡萄糖成分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氨基葡萄糖真有那么神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科主任史占军教授在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表示,从原理上讲,补充氨基葡萄糖确实能防治骨关节炎,但其实际效果被远远夸大了。

  “氨基葡萄糖是一种从蟹虾壳中萃取得到的化合物,分为硫酸氨基葡萄糖盐酸氨基葡糖两种。由于关节软骨的健康状态取决于蛋白多糖,蛋白多糖是由软骨细胞合成的,而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需要的原材料是氨基葡萄糖,如果软骨细胞合成的蛋白多糖不足,使关节软骨的营养丢失大于补充,关节软骨的‘海绵’形态和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补充氨基葡萄糖能为关节软骨提供营养,保护软骨。”

  “但是它的作用并没有宣传所说的那么大,可以认为几乎没效果,甚至可以认为它只是一个安慰剂。”史占军教授解释说,国外一些研究称氨基葡萄糖的有效率可以达到60%~70%,甚至更高,事实上这个数据可能与很多商业因素有关,目前已有正规的独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其有效率只有15%,也有研究观察了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炎病人疼痛及功能障碍的治疗,结果发现8周后WOMAC疼痛指数与治疗前及安慰组没有明显区别。

  据了解,尽管氨基葡萄糖现在在国内属于药品范畴,但在西方一直属于保健食品,史占军教授表示,一般对门诊病人他不会开这种药,“因为它治关节炎的作用非常微弱,但是价格又比较昂贵,如爱尔兰罗德制药厂的一盒20粒的就要70多元,一天要吃十来块钱。”专家建议,有经济能力的消费者可适当服用氨基葡萄糖供给软骨营养,但千万别把它当成治关节炎的良药。

  玻璃酸钠只对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有效

  另一种常见的保护软骨类药物是玻璃酸钠。临床上一些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它并不陌生,有些患者一针打下去后关节会感觉舒服很多,有些患者却觉得毫无效果。究竟这种药物适合什么人?效果有多大?

  据史占军教授介绍,玻璃酸钠又称透明质酸钠,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也是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医学所用的玻璃酸钠是一种模拟人体关节滑液的注射液,能给关节软骨提供营养,减少病变关节面软骨的损害。一般一年需要打3~6针一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物只对早期的骨性关节炎有效,对晚期病人几乎没效果,而且必须是骨性关节炎才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滑膜炎等非退变性关节炎绝对不能使用,用了只会加重病情甚至扩散。”

  据悉,注射国产玻璃酸钠一针约一百余元,进口注射液一针几百元。注射不当会有感染风险。(通讯员:吴剑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2-10-26 00:44:05浏览1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晓茹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人体的四大保健是哪四大
临床上不存在人体的四大保健的说法,但人体保健主要包括饮食、运动、睡眠、情绪、药物等方面。1、饮食饮食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患者平时可以适量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西红柿、猕猴桃等,有利于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增强自身免疫力。但要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或生冷寒凉的食物,如辣椒、冰淇淋等,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2、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加速体内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还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建议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3、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如果长时间熬夜,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容易出现身体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建议患者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4、情绪如果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失眠多梦、心慌心悸等症状。建议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5、药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还会加重肝肾负担,影响肝肾功能的正常运行。建议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一般不建议喝酒或者抽烟。同时还应注意遵医嘱用药治疗,不可自行盲目服药。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沈利萍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围产期保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围产期保健的主要内容有定期产前检查、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1、定期产前检查围产期保健是指为孕妇提供一系列的医疗和护理措施,以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定期产前检查是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孕妇和胎儿的异常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2、合理膳食孕妇在围产期要注意合理膳食,建议孕妇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苹果、橙子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孕妇应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身体造成刺激,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3、适当运动孕妇在围产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走等,可以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也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现先兆流产的情况。4、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孕期激素水平的改变,孕妇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建议孕妇可以通过户外散步的方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5、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果孕妇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甲醛、铅等,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概率增加。因此,建议孕妇在围产期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以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孕妇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孕妇及时就医治疗。
林庆荣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骨质增生保健操怎么做
骨质增生保健操可以通过仰卧屈膝、坐位伸髋、侧身抬腿、俯卧撑等方法进行锻炼。 1.仰卧屈膝:首先平躺在床上,然后将双腿弯曲成90度角,并且保持膝盖微曲的状态。接着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缓慢地向上抬起上半身,直到肩膀离床面约20厘米的高度。最后保持这个姿势3-5秒钟,再慢慢放下上半身回到原来的姿势。 2.坐位伸髋:坐在椅子上,双脚自然垂下,腰部挺直,背部紧靠椅背。接下来,慢慢地向前弯腰,同时向一侧转动臀部,使一只脚的脚尖接触地面。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后,换另一只脚和方向重复同样的动作。 3.侧身抬腿:首先平躺在地板上,然后将左臂放在身体下方,右臂放在身体上方。接着,用右手抓住左脚踝,左手抓住右脚踝,然后轻轻地将腿部抬起,使其与身体呈45度角。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后,换另外一条腿和方向重复同样的动作。 4.俯卧撑:首先趴在地上,手掌撑在肩胛骨下面,脚趾和手肘支撑着身体。接下来,用手掌和脚趾的力量推起身体,直到手臂伸直,然后再降下来。 5.仰卧抬腿:首先仰卧在床上,然后将双腿弯曲成90度角,并且保持膝盖微曲的状态。接下来,将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大腿后面,然后用力将腿向上提起,直到与床面平行。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后,再慢慢放下上半身回到原来的姿势。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