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做好健康保健 让“骨刺”走远

  经常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一侧或双侧膝关节疼痛肿胀。起初疼痛多在长时间走或上、下楼梯时,但休息或卧床后好转。随着病情发展,走平路时关节也疼痛,活动不方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拍完X线后,医生会告诉他们膝关节长了“骨刺”。

  “骨刺”是什么?

  “骨刺”在医学上称为骨质增生,也称为“骨赘”,是骨质老化的一种生理现象,人到一定年龄迟早会出现各种各样、程度不同的骨质增生。研究资料表明,人一般从20岁开始关节就有退行性变化,40岁时90%的人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增生性改变,但绝大部分很轻,不致影响身体正常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骨关节的病变日趋严重。然而,骨刺并非老年人专有,由于工作的关系,久坐、久站,若再加上姿势不正确,都可能引起关节提早退化,并诱发骨刺。

  “骨刺”是怎么发生的?

  一般认为,骨刺的形成与年龄老化和长期劳累有关。年轻人的关节软骨具有弹性,并能承受较大的压力。人到老年,关节会发生老化,软骨的成分也发生变化,软骨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减弱了。初期仅仅软骨受到摩擦,由于软骨中没有神经,所以摩擦时人不会感到疼痛,但是随着软骨进一步磨损,后期软骨变薄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破裂,长期的过分磨损还可使软骨落。软骨下骨质出现硬化,关节因负重和运动产生的刺激,使软骨边缘过度增生,逐渐形成骨刺。

  另外,某些人因长期从事相同姿势的劳动,或过多地进行某一种运动,均可使骨关节因为过度劳累而产生慢性劳损,导致关节稳定性差,促使了骨质增生。骨刺主要出现在承受压力大的关节,如髋、膝和脊椎关节的边缘部位。

  骨刺会刺激相邻的骨头和神经、血管,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并可以在神经末梢形成微小的肿块,使患者异常疼痛。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宜采取手术治疗,因为骨刺常会再生。

  什么样的人容易长“骨刺”?

  一般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骨质增生。但下列人群更容易长“骨刺”:

  1、中老年人。

  2、体型偏胖的人。

  3、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

  4、骨折过的人。

  5、软组织受过伤的人。

  怎么防治“骨刺”?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治疗“骨刺”的药物,以膏药、止疼药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居多,但常常收效甚微。众所周知,止痛药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且副作用较大,对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上腹不适恶心,严重时可引起胃出血;发生过敏反应的会出现哮喘荨麻疹,有的甚至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因此不能滥用。活血化瘀药可以减轻炎症部位的肿痛,但不能修复软骨和消除骨刺。西医多选择手术治疗,刮去增生的“骨刺”。手术治疗患者较为痛苦,而且手术虽然去除了增生的骨刺,但人活动时骨与骨会继续摩擦,骨刺也会继续生长。也有人采用换人工关节,这种方法有一劳永逸的优点,但是有严格的适应证,并非人人皆宜,且费用昂贵。

  从“骨刺”的成因看,要从根本上预防“骨刺”,必须从修复软骨、强健骨质入手。软骨中除了水分,胶原蛋白占59%,蛋白多糖占31%。胶原蛋白是网状结构的蛋白质,蛋白多糖是具有弹性的球状的蛋白质,在有水的环境下,蛋白多糖小球黏合在原蛋白的网状结构中,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软骨的支架。骨质中的胶原蛋白较软骨中少但也约占1/3,约占2/3。钙黏附在胶原蛋白的网状结构中,两者共同构成骨质。

  因此,只有做好以下4步,才能有效地预防“骨刺”

  第一步:补充胶原蛋白,让其网状结构更加坚固。因为当胶原蛋白的流失大于合成时,网状结构变得松弛,软骨中的蛋白多糖、水等成分容易流失,使得骨在受力时容易变形而加速磨损;在骨质中,缺少了胶原蛋白的网状结构,钙则大量流失,使得骨质疏松

  第二步:补充蛋白多糖合成的原料氨基葡萄糖(简称氨糖)。因为蛋白多糖是大分子物质,直接摄入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我们只能通过摄入合成蛋白多糖的原料氨糖来促进软骨中蛋白多糖的合成。

  第三步:补钙。钙是骨质的主要成分。由于近年来钙的广告宣传力度很大,人们都知道补钙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骨骼中胶原蛋白的缺乏,单纯补钙会使补充的钙质无法有效地沉淀于骨骼中,就如沙一样,大部分白白流失掉。因此要想预防“骨刺”,还必须补充胶原蛋白和氨糖。当胶原蛋白和蛋白多糖充足时,软骨和骨质的网状结构坚固稳定,这时钙就可以沉积在网上,三者共同构成健康的软骨、致密的骨质。

  第四步:补充维生素C。虽然维生素C不是软骨和骨质的组成成分,但是它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吸收,并能使胶原蛋白在服用时口感更好。

  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补充胶原蛋白、氨糖、钙和维生素C,我们的软骨会恢复健康,骨质会更加强健,“骨刺”也会远离我们的生活。

(实习编辑:杜念念)

2010-12-05 00:46:00浏览30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人性冷淡的六大原因
通常没有女人性冷淡的六大原因的说法。女性性冷淡可能与精神压力大有关,也可能与疾病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抑郁症等有关。若出现性冷淡情况,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妇科检查、心理评估等,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长期处于工作、生活的高压状态,焦虑、紧张情绪会干扰大脑的性反应中枢,抑制性欲。可通过旅游、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改善性冷淡状况。二、疾病因素:1、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全身代谢及内分泌系统,导致性欲减退。可遵医嘱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改善甲状腺功能,缓解症状。2、多囊卵巢综合征: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影响雌激素分泌,干扰内分泌平衡,引发性冷淡。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3、抑郁症: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对性活动兴趣降低。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通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改善心理状态,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等。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升身体活力。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和性生活卫生,减少生殖系统感染风险。夫妻间保持良好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若性冷淡问题持续或加重,及时复诊,积极配合治疗。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人38岁性冷淡咋办有什么
女人38岁出现性冷淡可通过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改善。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复诊,以便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心理治疗: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性治疗师的帮助。其会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如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性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然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对性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消除心理阴影,改善性心理状态。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激素平衡。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几次瑜伽、慢跑或游泳等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可缓解压力,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包括性器官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性欲。3、药物治疗:对于因激素水平低下导致性冷淡的女性,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雌激素,有助于维持阴道黏膜的健康,改善阴道干燥等问题,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舒适度。此外,一些抗抑郁药物如丁螺环酮等,对于因抑郁情绪导致的性冷淡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状态,进而对性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对于38岁性冷淡的女性,建议与伴侣保持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让伴侣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共同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互相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改善性生活质量。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人性冷淡怎么治
女人性冷淡的治疗可从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调整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建议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性欲。1、心理调节:找出心理压力源并加以缓解,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这些因素可能抑制性欲。可通过心理咨询、与伴侣沟通或参加减压活动来释放压力。同时,消除错误的性观念和认知,学习正确的性知识,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和性反应周期,有助于提升对性的正确认识,减少因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每晚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和激素平衡,改善性欲。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几次有氧运动或瑜伽,可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性唤起能力。此外,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如坚果、鱼类等,有助于维持生殖系统健康。3、药物治疗:对于因激素水平低下导致的性冷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戊酸雌二醇片等雌激素。雌激素能改善阴道干燥等问题,提高性感受性,增强性欲。但使用雌激素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建议营造温馨、舒适的性生活环境,减少外界干扰,有助于放松身心,提高性兴趣。同时,与伴侣保持良好的情感沟通和亲密关系,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共同营造和谐的性生活氛围,这对于改善性冷淡至关重要。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人三十八性冷淡咋办
女人三十八性冷淡可通过缓解心理压力、增进伴侣沟通、寻求专业帮助等方法进行改善。患者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有助于逐步改善现状,重拾对性生活的热情与信心。因此,建议及时就医,不要忽视或自行盲目应对。1、缓解心理压力:工作上的高强度、家庭琐事的繁杂等,都可能使女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从而抑制性冲动。患者可尝试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压力,如进行冥想练习,每天15-20分钟,专注呼吸,放松身心;定期参加户外运动,像每周2-3次的慢跑或瑜伽,可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改善情绪。2、增进伴侣沟通:良好的伴侣沟通对改善性冷淡至关重要。双方应坦诚交流对性的感受、期望与需求。伴侣要给予理解与支持,避免指责与抱怨。可以分享性幻想、喜好,共同探索新的亲密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性氛围。例如,安排专属的二人时光,进行浪漫约会,增进情感连接,提升性吸引力。3、寻求专业帮助:若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可寻求专业帮助。性治疗师能提供针对性的性技巧指导,帮助克服性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师可通过心理疏导,解决深层心理问题,如童年创伤、情感困扰等导致的性冷淡。患者应重视自身身体与心理变化,按照上述建议逐步改善。若问题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妇科或心理科咨询。并积极配合专业人员检查与治疗,同时保持开放心态,与伴侣携手努力,共同提升生活品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