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21岁大学生距骨塌陷坏死,踝关节痛到无法走路!3D打印假体手术助他康复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创伤骨科与足踝外科主任宋卫东教授带领团队成功为一名距骨肿瘤术后踝关节炎患者小唐(化名)进行3D打印全距骨置换术。手术采用了金属3D打印技术,根据对侧距骨三维CT成像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个性化设计,打印定制距骨假体,置换原先已坏死的距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21岁大学生,距骨塌陷坏死险些无法行走

小唐,21岁,在校大学生。

2年余前,小唐因为“右踝关节疼痛,肿胀伴跛行”在当地医院进行CT和MR等相关检查,诊断为“距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并进行了“距骨病损刮除+骨水泥填充术”。

术后,虽症状有所缓解,但好景不长,小唐的右踝关节很快又出现新情况,即行走约200米后就疼痛不已,需要停下休息才能继续行走,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经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小唐的距骨塌陷坏死,踝关节面受损,当地医生建议小唐接受踝关节融合术!小唐及家人听闻,若距骨坏死面积巨大,开展踝关节融合需取大量自体髂骨植骨,而且还会失去踝关节活动功能。一想到此,不免难过焦虑。

经多方打听,小唐得知踝关节置换可保留关节功能,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找寻宋卫东教授就诊。小唐称,“宋卫东教授曾完成国内首例第四代踝关节假体置换手术的专家,经验丰富,是我踝关节恢复健康的希望!”

21岁距骨塌陷坏死,踝关节痛到无法走路!3D打印假体手术助他康复

小唐术前的检查可见距骨处骨水泥填充影,距骨塌陷坏死,踝关节面严重受损

个性化治疗,探寻足踝外科手术发展新方向

在详细了解病史并进行仔细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阅读后,宋卫东教授认为,小唐的病情并不适合踝关节置换!

宋卫东解释道:“一是因为距骨坏死面积巨大,并无足够的骨量支撑植入的假体;二是因为小唐本人不接受关节融合手术。”考虑到小唐的实际情况,宋卫东认为,最适合的方案是量身定制一个距骨代替原来塌陷坏死的距骨,如此便可最大程度地保留踝关节活动功能!

这,正是宋卫东教授团队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课题。

目前,国际上关于“由于创伤、肿瘤或炎症等疾病导致的距骨大面积坏死或破坏缺失”的研究很少,仅限病例报导。“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定制符合要求的假体并非不可能。”宋卫东教授介绍,“3D打印技术在脊柱髋膝关节时有报导,但由于足踝部的特殊性,很多的前期实验都失败了。”

如何克服足踝皮肤肌腱等软组织覆盖少、负重大这一问题?如何满足足踝功能要求高这一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在宋卫东教授团队的考量范围内,基于“国内首例第四代踝关节假体(Infinity假体)置换术”的成功经验,宋卫东决定为小唐开展3D打印全距骨假体置换术!

精准化定制,3D打印全距骨假体置换术助力康复

为保证手术成功,宋卫东教授团队在已申请的医工融合临床研究项目的基础上,联合影像学及工程技术团队,经多次生物力学试验和模拟手术后,最终确定了相对最佳的距骨假体及手术程序。

21岁距骨塌陷坏死,踝关节痛到无法走路!3D打印假体手术助他康复

宋卫东教授团队此前多次在模型上进行相关模拟手术

21岁距骨塌陷坏死,踝关节痛到无法走路!3D打印假体手术助他康复

3D打印距骨假体部分示意图

在与小唐进行充分术前沟通后,宋卫东教授团队成功为其开展了坏死距骨及骨水泥取出、3D打印距骨假体植入术。

术后,经多次复查,发现小唐的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植入假体位置正确牢固,术后顺利康复出院。小唐表示:“我现在严格按照要求随访复查,感觉效果非常好!”

21岁距骨塌陷坏死,踝关节痛到无法走路!3D打印假体手术助他康复

术后患者小唐伤口愈合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恢复顺利

关于足踝相关疾病,宋卫东教授提醒:

一是对于复杂的足踝部疾病,建议寻找专业的足踝专科医生就诊;即便是严重的足踝创伤或肿瘤导致的疾患,在经正规的诊治后,都能保存一个较好的外形与功能。

二是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积极良好的心态可以改善人体的自我适应性,还可以调整病情的变化。要相信,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足踝外科的技术如踝关节置换或距骨假体置换等,都能带来很好的疗效,可以给予患者更好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1岁距骨塌陷坏死,踝关节痛到无法走路!3D打印假体手术助他康复

宋卫东教授团队

(编辑:叶芳 通讯员:刘文琴、黄睿、曾钢 图片:医院供图)

2022-11-18 14:54:13浏览2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