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痔疮引起的便血、屁股疼,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症状,常见原因有内痔痔核脱出、血栓性外痔、肛门周围脓肿、肛裂、肛瘘等,建议有此类表现的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内痔痔核脱出:如果痔疮比较严重,内痔痔核会从肛门里面脱出,如果脱出的痔核被大便刺激,或者用力排便导致括约肌损伤,可能会导致便血。如果痔核从肛门脱出后没有及时回缩到肛门内,卡在肛门口,会引起屁股疼,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麝香痔疮栓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需通过手术将痔疮切除;
2、血栓性外痔:如果痔疮患者的痔块内发生了急性血栓栓塞,称为血栓性外痔。发病后肛门疼痛剧烈,痔块不能自行还纳肛门,或者按揉痔块后即脱出,伴有便血等症状,也可以导致便血、屁股疼。此类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具有化瘀、止痛、消肿作用的药物治疗,比如内服活血止痛胶囊,外用云南白药痔疮膏等;
3、肛门周围脓肿:如果痔疮患者的痔块发生了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肛门周围脓肿。肛门周围脓肿一旦形成,患者会自觉肛门口及其周围肿痛明显,即便形成脓肿,也会引起便血、屁股疼。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一旦确诊,建议尽早遵医嘱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替硝唑等,还需切开排脓引流;
4、肛裂:如果痔疮患者的痔块从肛门脱出后没有及时还纳复位,肛门疼痛症状剧烈,即便是痔疮引起的便血、屁股疼也难以缓解,可以考虑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等;
5、肛瘘:如果痔疮患者的痔块内发生了感染,称为肛瘘。肛瘘主要表现为肛门口有液体流出,有时还会有血性分泌物,由于肛瘘管的外口一般位于肛门附近皮肤,会将肛周分泌物排出体外,所以容易导致肛周潮湿,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进而导致瘙痒、疼痛等症状,有时会表现为痔疮引起的便血、屁股疼。一旦确诊肛瘘,需要行肛瘘切除术等。
主治医师
汝州市中医院 中医肛肠科
主治医师
福建省立医院 中医肛肠科
主任医师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中医肛肠科
主任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院 中医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
福州市中医院 中医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