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肛肠科 > 肛肠科资讯

便血脸上起皮怎么回事儿

举报/反馈
2023-07-29 14:31:2039健康网

便血和脸上起皮可能与维生素C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慢性肾衰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

1.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和维持皮肤健康。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皮肤脆弱、易碎,从而引起皮肤表面出现裂隙和出血。补充维生素C可能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减少便血和脱屑的发生。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量,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等。

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无法正常携带氧气,导致组织供氧不足,黏膜下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同时,贫血状态下,皮肤毛细血管血液供应不足,也会引起皮肤干燥、起皮的症状。补铁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手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包括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这可能导致体内毒素积累和液体潴留,进而影响到皮肤和肠道的健康,引起皮肤瘙痒和消化道出血。对于慢性肾衰竭引起的便血,需要控制蛋白质摄入并遵循低盐饮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来减轻水肿和降低血压

4.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为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壁先天性薄弱、缺乏弹力组织,形成动静脉瘘样病理变化。病变血管主要位于胃肠壁、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和软组织中,当受到轻微外伤或某些促凝物质刺激时,毛细血管易于破裂而反复出血。针对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便血,主要是对症处理,预防出血。患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

5.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由于结肠黏膜持续存在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破裂,表现为便血以及面部皮肤粗糙、脱屑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美沙拉秦缓释颗粒等氨基水杨酸制剂缓解病情。重症患者需住院接受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建议定期进行大便常规、血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血生化检查以及必要时的大便培养和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诱发或加剧便血和皮肤不适现象。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