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后期可能会出现疼痛、便秘、出血、肛门狭窄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1.疼痛
肛裂是由于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的小溃疡所致,在排便时干硬粪便摩擦受损的肛裂边缘,导致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产生剧烈疼痛。疼痛通常位于肛门后侧或外侧,程度可从轻微不适到剧烈刺痛不等。
2.便秘
长期存在便秘会导致直肠下端和肛门处的肌肉张力增加,进而使肛门括约肌痉挛性收缩,形成恶性循环。当患者用力排便时,就会加重肛门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引发肛裂的发生。患者可能感受到排便困难,伴有干燥硬结的大便排出。
3.出血
肛裂患者的黏膜容易被干燥大便擦破或者被排泄物刺激而导致破损,此时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就可能会从肛门流出。出血多为鲜红色血滴附着于大便表面或厕纸之上,严重者可能出现喷射状出血。
4.肛门狭窄
肛裂反复发作会引起瘢痕组织增生,如果未及时处理,则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组织逐渐变厚、变窄,形成肛门狭窄。狭窄的程度和位置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狭窄可能仅有感觉肛门紧缩感,重度狭窄则会出现排便困难、需要用手帮助排便等症状。
5.皮肤瘙痒
肛裂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皮肤干燥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瘙痒的症状。瘙痒主要发生在肛门及其周围的皮肤上,可能伴随有红斑、脱屑等皮损表现。
针对肛裂的诊断,可以进行肛门指诊以评估肛门括约肌的情况,还可以通过肛门镜检查看是否存在裂口。治疗措施包括中药坐浴、使用开塞露以及遵医嘱口服缓泻剂如乳果糖等促进排便,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平时应保持肛周清洁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还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