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王大伯今年72岁,身子板儿还算硬朗,平常在农村种点地,日子过得也很舒心。半年前,他出现了便不尽、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起初以为是吃坏肚子了没放在心上。可过了一个多月都不见好转,只好在孩子们的陪同下到了医院检查。
肠镜检查发现王大伯肠道里竟然有大大小小的十几个息肉,大的息肉更是有癌变风险,需要及时进行手术,不然可能会发展为肠癌。
医生根据王大伯的情况制定了手术方案,并给他进行了无痛肠镜治疗,将王大伯肠道内的息肉全部切除,而且属于微创手术,出血量也很少,王大伯的生活也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一、超80%的肠癌由息肉恶变而来,别忽视
肠息肉其实就是长在肠道里的“肉疙瘩”,是直肠、结肠黏膜表面的一种隆起病变。肠息肉主要可以分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两种,炎症性息肉会在炎症消失后自行消失,但腺瘤性息肉是不会自行消失的。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医师赵克指出,从肠息肉发展到肠癌会经历四步: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肠癌,这个过程会持续1—2年,甚至十几年,由于在前几个阶段没有症状,因此患者要依靠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来发现。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鲁原介绍道,80%左右的肠癌都是由息肉恶变而成的,因此预防肠癌要从预防息肉做起,通过肠镜就可以筛查息肉,并及时处理。
一般来说,直径超过2厘米、表面有出血溃疡、黏膜下扁平的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更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表示肠道息肉就像“定时炸弹”最好尽早拆除,直径超1厘米的直接切除,小于1厘米的可进行活检再处理,对于活检证实是腺瘤的需要排除其他赘生性病变可能。
二、身体出现这几种异常,最好去查一下肠镜
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便便形状改变或排便习惯的异常,不过很多人未引起重视,也不放在心上。出现异常症状拖着不去检查,时间长了就可能发展成为肠癌。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普外肛肠科闫志学表示,我国40岁以上中老年人肠癌高发,如果有下面这几种症状,要警惕肠癌来袭!
1、腹痛
肿瘤引起肠道梗阻之后,患者会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出现,尤其是进行性加重的腹痛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
2、排便次数增加
一般正常排便次数应该是一天一到两次,但肠道出现肿瘤后,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便不尽等症状。如果患者大便频繁,或者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等,最好尽快肠镜检查。
3、肛门疼痛
肛门附近出现肿瘤,就可能会导致肛门坠胀、肛门疼痛等。
4、便血次数增多
癌变引发消化道出血,或者大便与肿瘤摩擦出血,都可能会导致便血现象,不过肿瘤所致的便血要与痔疮区分开,黏性血便、大便带血等症状要警惕肠癌。
5、频繁放屁
好端端的放屁次数增多,并且屁味难闻刺鼻,要警惕肠道肿瘤引发直肠阻塞所致。
三、想要远离肠癌,早查早治很重要
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田靖指出,早期的息肉、腺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即便已经发展为肠癌,早期的五年生存率也可达90%以上。但我国有85%的患者确诊时已到了晚期,五年生存率只有14%。
预防结肠癌,应该重视结肠癌的筛查,初筛后呈阳性的患者,可结合肠镜检查进行精筛,据统计肠镜筛查能降低52%-78%的肠癌发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刘正表示,肠镜能取到病理组织,是肠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而且肠镜的时间一般只有15-20分钟。
肠癌高危人群预防肠癌可通过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来进行,普通人群可通过少吃烧烤、腌制食物、红肉、加工肉等,多吃新鲜蔬果等来饮食控制,远离癌症诱因。
肠癌早发现早治疗预后效果更好,由于80%左右的肠癌都是息肉恶变来的,因此对于息肉也要引起重视,可通过定期肠镜筛查来诊断。一旦发现最好遵医嘱及时切除,平常还要做好肠癌的预防。
参考资料:
[1]《95%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肠息肉该怎么办?》.邵逸夫医院.2021-08-26
[2]《肝癌是“省”出来的,肠癌是“拖”出来的,胃癌、乳腺癌是......吃饭、睡前4习惯都是在“养癌”,不懂规矩吃大亏》.家庭医生.2022-11-07
[3]《吓人!超九成肠癌竟源于它!如何预防?少吃这种肉…》.科普中国.2021-03-0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