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合理饮食搭配预防大肠癌

  日子越来越好了,鸡鸭鱼肉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主力军”。然而一些因为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却开始伴随着好日子剧增。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吃得太多,大大增加了患大肠癌的可能性。从4月15日起至4月22日,是“中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主题定为“合理饮食、预防癌症”,宣传的重点是大肠癌的防治和保留肛门手术。

  大肠癌患病率在全球上升趋势严重。欧美国家往往是第一、二位常见恶性肿瘤,其中丹麦、卢森堡及新西兰男性发病率高达33/10万以上,美国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列第四位,死亡率为第二位。香港防癌会推算估计4年后结直肠癌将取代肺癌成为香港癌症头号杀手,其次是肺癌及女性乳癌。省肿瘤医院科教科副主任吴胜其告诉记者,据湖南省肿瘤防办1996年发表的统计结果,90年代大肠癌男性列为第四位主要恶性肿瘤,女性为第五位主要恶性肿瘤,城市人群大肠癌调整死亡率远高于农村地区人群;与上世纪70年代比较,近20年间,男性大肠癌调整死亡率上升了19.3%,女性大肠癌调整死亡率上升了9.7%,男女大肠癌调整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男性要远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经常饮酒和进食的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相对较多相关。

  二

  省肿瘤医院左朝晖副教授跟记者介绍说,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直肠癌,注重保健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途径。湖南人吃辣成瘾,俗曰“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南菜特点是油重浓,讲求实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口味虾、臭豆腐成了许多好消夜的长沙人的最爱。

  据专家分析,在对喜吃高脂肪食物大肠癌病人粪便检测中发现,胆酸含高出低脂肪膳食者和正常人许多倍,大肠癌病人粪便中胆固醇含量比健康人高一倍以上。腌制食品中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与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是导致胃肠道癌肿的直接元凶。

  我国大肠癌流行调查显示,凡吃粗粮多的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低,反之发病率高。美国饮食、营养及癌症委员会的调查表明,结肠癌乳腺癌、食道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而合理的膳食对大部分癌症都有预防作用,特别是全谷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几乎对所有癌症均有预防效果。

  三

  湖南省肿瘤医院周征宇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除了饮食,各种肠道息肉、慢性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便秘等都是患上大肠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长在大肠中的腺瘤性息肉,易恶变为大肠癌,应及早摘除,此外,对习惯性便秘也应积极治疗。另外,有研究资料表明,女性的卵巢、子宫等生殖器官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会增加患直肠癌的机会。因此,凡是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史的女性,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每3~5年进行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普通人群,可定期抽血进行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查。

  便血和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表现,而把肠癌引起的便血误以为痔疮也是最常见的误诊表现。其中有70%~75%的病人只需用手指摸一下直肠,就可明确诊断,花费不过3~5元钱,这是任何一个贫困的家庭都可承担起的费用。因此,带有粘液无痛性血便一定要重视,不能解释的便血要做肠镜检查,不明原因的贫血、大便习惯改变、腹胀等要做肠镜。

  新加坡公布13年调查结果

  过多食入大豆食品可能引发膀胱癌

  “每周多吃一两份鱼,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相反,过多食入大豆制品,其中含量较高的异黄酮可能导致你患上膀胱癌。”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最近发布的一份专门针对“日常饮食与华人健康关系”的调查中所显示的结果。

  据了解,这是国际上首次以华人为对象的大规模健康调查。负责这项调查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社区、职业与家庭医学部副教授许恩佩表示,调查的一个主要成果就是证实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与健康有很大关系。如果在饮食结构上稍加注意和改进,就有可能大大降低或减免患病的风险。

  “比如,每周多吃一两份鱼,女性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多吃一点橙色水果,如木瓜、柑橘和橙等,就能减少患肺癌的几率;多吃卷心菜、菜花、芥兰等可以减少结肠癌的侵袭;如果煮菜时少放一点儿盐,就会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在吃蛋黄、动物肝脏等胆固醇高的食物时,搭配一点儿蔬菜、水果或豆制品,可能会避免动脉硬化。”许恩佩说,这些都是调查中证实的饮食对健康有利的一面。不过,调查也发现,有时食物中某种成分过多,会增加人体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例如,如果过多食入大豆食品,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可能引发膀胱癌。

(实习编辑:陆云云)

63
2009-08-13 08:59:00浏览3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男人梅毒10个征兆
男性梅毒的征兆并非固定为10个,但确实存在多种临床表现。男性梅毒可能出现的征兆通常包括硬下疳、梅毒疹、淋巴结肿大、黏膜损伤、脱发、神经系统症状等。1、硬下疳:硬下疳是梅毒早期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在感染部位,如生殖器、口唇、舌头等出现无痛性红色硬结。这些硬结质硬如软骨,周边坚硬,表面可能迅速糜烂、溃疡,但通常不伴随瘙痒或疼痛感。2、梅毒疹:随着梅毒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在全身皮肤黏膜上出现丘疹、斑丘疹、脓疱疹等梅毒疹表现。这些皮疹通常质地较硬,无明显瘙痒或疼痛感,分布范围较广。3、淋巴结肿大:梅毒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尤其是感染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这些淋巴结通常可移动、无压痛,并需要较长时间自行消退。4、黏膜损伤:因病毒感染,身体多个器官或组织的黏膜可能遭受损伤,比如口腔、呼吸道、扁桃体等。5、脱发:如果梅毒螺旋体侵犯毛囊,可能会导致头发呈虫蚀状脱落,多发生于颞部、顶部。6、神经系统症状:梅毒还可能累及神经系统,导致头痛、认知下降、记忆力下降、肢体不协调、感觉异常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非男性梅毒的必然表现,且不同阶段的梅毒症状有所不同。若怀疑感染梅毒,建议务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吴天鹏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男人性功能障碍吃什么药
男人性功能障碍可遵医嘱使用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帕罗西汀、氯米芬等药物治疗。该疾病包括男性在性行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性欲减退等,病因涉及心理、生理、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查、阴茎海绵体血管超声检查,进一步确认诊治方案。1、西地那非:适用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该药物通过抑制5型磷酸二酯酶活性,使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血液流入增加,从而促进勃起,能帮助患者改善勃起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使用时需注意,不可与硝酸酯类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引发严重低血压。2、他达拉非:同样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与西地那非相似,可有效改善阴茎勃起硬度和持续时间。与西地那非相比,他达拉非作用时间更长,能在较长时间内满足患者的性需求。但也需遵循医嘱使用,有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基础疾病者,用药前需咨询医生。3、帕罗西汀:该药物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延长射精潜伏期,改善早泄症状。不过,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嗜睡等,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4、氯米芬:对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可使用氯米芬治疗,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从而改善性功能。但使用时需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监测性激素及生殖功能指标。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适度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性功能恢复。避免吸烟、酗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性功能的损害。若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积极控制病情。若性功能障碍问题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人感染了hpv会传染给男人吗
女人感染了HPV可能会传染给男人。当女性感染HPV后,尤其是在病毒活跃期,其生殖器官及周围皮肤黏膜携带病毒,在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或有密切接触时,存在将病毒传播给对方的可能性。性接触是HPV传播的主要方式,在性行为过程中,生殖器黏膜的直接接触为HPV传播创造了条件。女性感染HPV后,病毒可潜伏于宫颈、阴道、外阴等部位的上皮细胞内,在性行为时,即使无明显症状,病毒也可能通过微小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男性体内,引发感染。此外,口交、肛交等特殊性行为方式,也会使男性的口腔、肛门等部位暴露于HPV之下,增加感染风险。另一方面,HPV存在多种亚型,不同亚型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有所不同,部分亚型如HPV16、18等高危型别,在女性体内感染后,病毒载量较高,传染性也更强,更容易在性接触中传播给男性。同时,男性个体的免疫力水平对是否感染HPV也有重要影响。当男性自身免疫力低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其抵御HPV感染的能力减弱,即使接触少量病毒,也更易被感染。若女性确诊感染HPV,建议性生活时正确使用避孕套,虽不能完全杜绝HPV传播,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男女双方均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共用毛巾、浴盆等私人物品,防止间接传播。男性若有不适症状或存在感染疑虑,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或泌尿外科就诊。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女人感染了病毒男人要去检查吗
当女人感染病毒后,男人是有必要去进行检查的。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在男女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若忽视检查,不仅可能延误男性自身病情,还可能导致病毒在两人间反复传播,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隐患。许多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以常见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为例,性接触是其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女性感染HPV后,在与男性的性行为过程中,病毒极易传播给对方。即使是一些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的病毒,如流感病毒、诺如病毒,在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中,如共用餐具、亲吻等,也存在从女性传染给男性的可能。一旦男性感染,由于生理结构和免疫反应的差异,症状可能与女性不同,容易被忽视,但仍能持续传播病毒,扩大感染范围。男性感染病毒后,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在生殖系统方面,像乙肝病毒、HIV等,不仅会损害男性生殖功能,还可能通过精液传播给下一代。若感染HPV,男性虽多数表现为无症状携带,但部分高危型HPV可导致阴茎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对于一些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男性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而且,男性在感染病毒后,自身免疫系统与病毒抗争的过程中,可能会削弱整体免疫力,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进一步危害身体健康。一旦女性确诊被某种病毒感染,女性和男性都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若检查结果呈阳性,建议遵循医嘱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在治疗期间,避免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防止交叉感染。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