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夏季怀宝宝 痔疮威胁先清除

  独生子女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现状,因此“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成为了当务之急。可是,许多怀孕的准妈妈们却饱受孕初期的意外痛苦——痔疮和便秘。医生提醒广大准备孕育宝宝的父母:在怀孕之前一定要将肛肠疾病彻底治愈,否则,痔疮和便秘会对母亲和胎儿造成致命的伤害。

夏季怀宝宝 痔疮威胁先清除

天气太热白领须防“痔疮


  痔疮最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和脱出,大便时反复多次地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铁的丧失量很微小,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铁的丧失量不超过2毫克,而便血的患者,若每日失血量超过6~8毫升则丢失铁3~4毫克以上。正常人体男性含铁总量为50毫克/每公斤体重,女性约为35毫克/每公斤体重,若长期便血,丢失大量的铁,使体内含铁总量低于正常,能引起缺铁性贫血。

  因痔疮失血而导致的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较重或进展较快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有人认为是细胞内含铁酶缺乏所致。以上这些症状均可通过纠正贫血、治疗痔疮后消失。因此若发现患有痔疮,应尽早治疗,以免出现上述症状,使治疗复杂化。

  要怀孕先除痔疮

  怀孕前要先医治好痔疮。这是怀宝宝最重要的事项。可是许多准妈妈却不加重视,认为痔疮是一件小事,不会对身体造成大的影响。却不知痔疮也会威胁胎儿和母亲的生命。据医生介绍:孕期便秘的发生,以怀孕初期和后期最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孕期分泌大量的黄体酮,它可以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同时也使大肠蠕动减弱。由于子宫不断增大,重量增加,压迫到大肠,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因而减弱了排便的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孕妇比常人更容易便秘的原因。 大多数准妈妈在孕期都会发生便秘,而长时期的排便不畅又导致痔疮的形成,这不仅造成身体的不适,还影响准妈妈的情绪稳定。

夏季怀宝宝 痔疮威胁先清除

孕晚期小心“痔疮”来做祟

  早预防无后患

  有些孕妇是因子宫增大,直肠、肛门受压而发生痔疮,还有些孕妇是因便秘引起痔疮。因为排便用力,或排便时间太久,导致肛门周围的静脉充血、肿胀,形成痔疮。当痔核暴露在外面收不回去的时候,就会非常疼痛,连坐下来都困难。这时候,求助于医师是个好方法。

  预防痔疮的首要条件,就是设法使排便顺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尽量缩短如厕的时间。此外,要避免喝酒、摄入刺激辛辣的食物,并经常注意肛门部位的卫生清洁。如果排便时太用力,有可能造成小血管破裂,所以要做好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怀孕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常常会伴有许多不适,准妈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来避免或减轻这些不适,顺利度过妊娠期。在女性怀孕的特殊生理周期,痔疮的发生率会明显提高。专家提醒准备做妈妈的女性,怀孕前一定要做好预防痔疮的准备。

(实习编辑:陆云云)

2009-06-30 08:02:00浏览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下颌骨坏死的症状
下颌骨坏死通常会有疼痛、肿胀、牙齿松动等方面的症状。对于有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头颈部放疗史、严重口腔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观察下颌骨的情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1、疼痛:这是下颌骨坏死最常见且较早出现的症状。初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的隐痛或钝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多在咀嚼、说话等下颌活动时出现,休息时可稍有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在夜间也会因疼痛而难以入眠。这是因为下颌骨组织坏死,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觉。2、肿胀:下颌骨坏死区域周围的软组织常出现肿胀。早期肿胀可能不太明显,随着炎症反应的加剧,肿胀会逐渐变得明显,可伴有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肿胀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累及下颌区域的肌肉、皮肤等组织,严重时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影响外观。3、牙齿松动:下颌骨是牙齿的支撑组织,当发生骨坏死时,牙齿的支持结构遭到破坏,牙齿会出现松动。起初可能只是个别牙齿轻微松动,患者在咀嚼时会感觉牙齿无力,咬东西时不稳固。随着病情进展,松动程度会逐渐加重,相邻的牙齿也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牙齿自行脱落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口腔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口腔X光片、CT等,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预防口腔感染。避免过度咀嚼硬物,减少对下颌骨的损伤。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矫正牙齿能把下颌骨稍微前移吗
多数常规牙齿问题且无需调整下颌骨位置的情况下,矫正牙齿不会使下颌骨前移。但在错颌畸形且医生采用合适矫正方案的情况下,矫正牙齿有可能使下颌骨稍微前移。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通常情况下,矫正牙齿不会使下颌骨前移。针对牙列拥挤、牙间隙过大等单纯牙齿排列问题,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来排齐牙列、关闭间隙,改善牙齿的美观和咬合功能,并不涉及下颌骨位置的改变。正畸医生通常使用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矫治器、陶瓷托槽矫治器等,利用弓丝的弹性和托槽的作用,对牙齿施加持续轻柔的矫治力,使牙齿在牙槽骨中缓慢移动到理想位置,整个过程下颌骨基本维持原有位置,不会发生前移。然而,当患者存在特定错颌畸形时,医生可能会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此时进行牙齿矫正能使下颌骨稍微前移。此时使用的矫治器一般可以通过改变口周肌肉的作用力方向,刺激下颌骨髁突的生长改建,促进下颌骨向前移动,从而改善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也能调整牙齿的咬合状态。另外,对于轻度下颌后缩的患者,在固定矫治过程中,医生通过合理设计矫治力系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下颌骨向前移动,以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建议计划矫正牙齿的患者先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口腔X光片、头颅侧位片等,由专业正畸医生评估错颌畸形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佩戴矫治器期间认真刷牙,防止食物残渣残留引发龋齿和牙周疾病。严格按照医生嘱咐佩戴矫治器和按时复诊,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陈兵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做了下颌手术的后遗症有哪些
做了下颌手术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后遗症,包括神经损伤、咬合功能紊乱、感染、面部外观改变。1、神经损伤:下颌周围分布着多条神经,如下牙槽神经、面神经等。手术过程中有可能会对这些神经造成损伤。如果下牙槽神经受损,可能导致下唇、颏部皮肤感觉异常,出现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等症状;若面神经分支受损,则可能引起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如嘴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2、咬合功能紊乱:下颌手术可能会改变下颌骨的位置和形态,进而影响咬合关系。术后可能出现牙齿咬合不正、上下牙列无法正常对合等情况,导致咀嚼效率下降,食物不能充分咀嚼,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咬合功能紊乱还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3、感染:手术创口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护理,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加剧,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感染还可能扩散至周围组织和间隙,引发颌面部蜂窝织炎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恢复时间。4、面部外观改变:虽然下颌手术的目的通常是改善面部外形,但手术结果可能并不完全符合预期。由于个体差异、手术技术等因素,可能出现面部两侧不对称、下颌轮廓不自然等情况。建议患者术后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在饮食方面,术后初期以流食和软食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如坚果、糍粑等,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咬合关系的恢复。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谢春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颞下颌骨错位怎么矫正
颞下颌骨错位的矫正方法需依据错位的程度、病因来选择,常见的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对于轻度的颞下颌骨错位,且多由肌肉功能紊乱等功能性因素引起时,保守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例如,患者因长期偏侧咀嚼、精神压力大等导致咀嚼肌功能不协调,进而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出现颞下颌骨轻度错位。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佩戴咬合板来调整咬合关系。咬合板能改变下颌的位置,使咀嚼肌放松,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引导颞下颌关节回到正确位置。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和关节弹响等症状。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随着肌肉功能的恢复,颞下颌骨错位情况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咬合和关节功能也能逐渐恢复正常。而对于较为严重的颞下颌骨错位,尤其是由器质性病变,如髁突骨折、关节盘穿孔破裂等引起的,手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选择。以髁突骨折导致的颞下颌骨错位为例,骨折端的移位会严重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若不进行手术复位和固定,很难自行恢复。关节盘复位术中,医生会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端准确复位,然后使用接骨板、螺钉等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使骨折部位在正确位置愈合,从而恢复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关节盘穿孔破裂等情况,关节盘摘除和置换术可通过置换关节盘,重建关节的正常结构,矫正颞下颌骨错位。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术后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恢复关节功能。若出现颞下颌骨错位,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如关节触诊、开口度和开口型检查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等,明确错位的原因、类型和严重程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咬过硬的食物,改正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防止加重颞下颌关节负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