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成为有“痔”之士

  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在祖国医学中,对痔的含义论述较多,如《说文解字》中说:“后病也。”《增韵》中说:“隐疮也。”从字义来解释,痔与峙同义,即高突的意思。如《医学纲目》中说:“肠澼为痔,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痔[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奇效良方·肠澼痔漏门》中还说:“痔于肛门生窟,或在外面或在内,有似鼠乳者,有似樱桃者,其形不一;其病有痛有痒,有硬有软,……有肿痛便难者,有随大便下清血不止者,有穿窍血出如线者。”说明了痔是肛门内外小肉突起的赘物,其形不一,其证各异。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英、美等国的学者称痔为Hemorrhoids或Piles,前者是以出血为临床特征命名的,后者是从痔的外形似球而命名的,泛指内外痔。目前,英国学者多称痔为Piles,美国学者则称为Hemorrhoids。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

预防成为有“痔”之士

炎炎夏日 痔疮“趁火打劫”

  痔疮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它的发生、发展有其规律性,只要预防得当,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发生。

  1 、注意饮食营养和卫生,平时饮食宜清淡,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红萝卜、红薯、香蕉、梨等,忌食辛辣、香燥及刺激性调味品,戒烟酒,以免湿热邪毒内结,下注肛门而生痔疮。

  2 、注意卫生,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及时积极彻底治疗肛肠疾病。

  3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习惯性便秘者,应及时纠正并进行治疗,最好每天早晨排便一次。纠正大便时看书报,久蹲不起的不良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切忌暴力努责。

  4 、从事久坐久站工作的人,要适当改变姿势,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和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平时做肛门操锻炼。方法:先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然后全身放松,使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每天数次,每次不少于 50 次,于任何时候及任何体位均可进行。此法能加强肛门局部的运动,减少静脉淤积及曲张,对预防痔疮的发生有很大益处。

(实习编辑:陆云云)

2009-06-24 08:35:00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下颌骨坏死的症状
下颌骨坏死通常会有疼痛、肿胀、牙齿松动等方面的症状。对于有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头颈部放疗史、严重口腔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观察下颌骨的情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1、疼痛:这是下颌骨坏死最常见且较早出现的症状。初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的隐痛或钝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多在咀嚼、说话等下颌活动时出现,休息时可稍有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疼痛,甚至在夜间也会因疼痛而难以入眠。这是因为下颌骨组织坏死,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觉。2、肿胀:下颌骨坏死区域周围的软组织常出现肿胀。早期肿胀可能不太明显,随着炎症反应的加剧,肿胀会逐渐变得明显,可伴有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肿胀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累及下颌区域的肌肉、皮肤等组织,严重时可能导致面部不对称,影响外观。3、牙齿松动:下颌骨是牙齿的支撑组织,当发生骨坏死时,牙齿的支持结构遭到破坏,牙齿会出现松动。起初可能只是个别牙齿轻微松动,患者在咀嚼时会感觉牙齿无力,咬东西时不稳固。随着病情进展,松动程度会逐渐加重,相邻的牙齿也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牙齿自行脱落的情况。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口腔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口腔X光片、CT等,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预防口腔感染。避免过度咀嚼硬物,减少对下颌骨的损伤。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矫正牙齿能把下颌骨稍微前移吗
多数常规牙齿问题且无需调整下颌骨位置的情况下,矫正牙齿不会使下颌骨前移。但在错颌畸形且医生采用合适矫正方案的情况下,矫正牙齿有可能使下颌骨稍微前移。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通常情况下,矫正牙齿不会使下颌骨前移。针对牙列拥挤、牙间隙过大等单纯牙齿排列问题,正畸治疗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来排齐牙列、关闭间隙,改善牙齿的美观和咬合功能,并不涉及下颌骨位置的改变。正畸医生通常使用固定矫治器,如金属托槽矫治器、陶瓷托槽矫治器等,利用弓丝的弹性和托槽的作用,对牙齿施加持续轻柔的矫治力,使牙齿在牙槽骨中缓慢移动到理想位置,整个过程下颌骨基本维持原有位置,不会发生前移。然而,当患者存在特定错颌畸形时,医生可能会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此时进行牙齿矫正能使下颌骨稍微前移。此时使用的矫治器一般可以通过改变口周肌肉的作用力方向,刺激下颌骨髁突的生长改建,促进下颌骨向前移动,从而改善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也能调整牙齿的咬合状态。另外,对于轻度下颌后缩的患者,在固定矫治过程中,医生通过合理设计矫治力系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下颌骨向前移动,以达到更好的矫治效果。建议计划矫正牙齿的患者先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口腔X光片、头颅侧位片等,由专业正畸医生评估错颌畸形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佩戴矫治器期间认真刷牙,防止食物残渣残留引发龋齿和牙周疾病。严格按照医生嘱咐佩戴矫治器和按时复诊,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陈兵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做了下颌手术的后遗症有哪些
做了下颌手术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后遗症,包括神经损伤、咬合功能紊乱、感染、面部外观改变。1、神经损伤:下颌周围分布着多条神经,如下牙槽神经、面神经等。手术过程中有可能会对这些神经造成损伤。如果下牙槽神经受损,可能导致下唇、颏部皮肤感觉异常,出现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等症状;若面神经分支受损,则可能引起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如嘴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2、咬合功能紊乱:下颌手术可能会改变下颌骨的位置和形态,进而影响咬合关系。术后可能出现牙齿咬合不正、上下牙列无法正常对合等情况,导致咀嚼效率下降,食物不能充分咀嚼,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咬合功能紊乱还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3、感染:手术创口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护理,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加剧,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的感染还可能扩散至周围组织和间隙,引发颌面部蜂窝织炎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恢复时间。4、面部外观改变:虽然下颌手术的目的通常是改善面部外形,但手术结果可能并不完全符合预期。由于个体差异、手术技术等因素,可能出现面部两侧不对称、下颌轮廓不自然等情况。建议患者术后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在饮食方面,术后初期以流食和软食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如坚果、糍粑等,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咬合关系的恢复。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谢春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颞下颌骨错位怎么矫正
颞下颌骨错位的矫正方法需依据错位的程度、病因来选择,常见的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对于轻度的颞下颌骨错位,且多由肌肉功能紊乱等功能性因素引起时,保守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例如,患者因长期偏侧咀嚼、精神压力大等导致咀嚼肌功能不协调,进而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出现颞下颌骨轻度错位。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佩戴咬合板来调整咬合关系。咬合板能改变下颌的位置,使咀嚼肌放松,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引导颞下颌关节回到正确位置。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和关节弹响等症状。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随着肌肉功能的恢复,颞下颌骨错位情况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咬合和关节功能也能逐渐恢复正常。而对于较为严重的颞下颌骨错位,尤其是由器质性病变,如髁突骨折、关节盘穿孔破裂等引起的,手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选择。以髁突骨折导致的颞下颌骨错位为例,骨折端的移位会严重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若不进行手术复位和固定,很难自行恢复。关节盘复位术中,医生会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端准确复位,然后使用接骨板、螺钉等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使骨折部位在正确位置愈合,从而恢复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关节盘穿孔破裂等情况,关节盘摘除和置换术可通过置换关节盘,重建关节的正常结构,矫正颞下颌骨错位。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术后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来恢复关节功能。若出现颞下颌骨错位,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如关节触诊、开口度和开口型检查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等,明确错位的原因、类型和严重程度。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咬过硬的食物,改正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防止加重颞下颌关节负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