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肛瘘的四个阶段及恶变的情况

  形成肛瘘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1阶段:肛隐窝、肛门瓣感染发炎。开始仅限于局部的炎症,这时若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即可以向肛门周围蔓延。

  第2阶段:炎症从局部的肛隐窝和肛门瓣开始,逐渐蔓延扩,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炎。如果炎症不能得到控制,就可能侵入到抗病能力低的组织间隙之中。

  第3阶段:由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抗病能力下降,便成为病菌入侵、扩散、积聚繁殖的地方,致使这里的组织容易感染发炎,正不胜邪,而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若肛门直肠脓肿在早期能够处理得当,往往可使脓肿消散治愈,不遗留遗症;如延误早期的治疗时机或处理不当,组织坏死脓液可顺其局部间隙扩散,使病情加重复杂化,因此应尽早手术切开引流,使脓液排泄,控制炎症发展。

  第4阶段肛周脓肿破溃或经切开引流换药处理后,脓腔虽逐渐缩小,但溃疮却久不收口,这时腔壁已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中间遗留之空隙,这就是瘘道,脓液经常顺从瘘道流出,反复感染,反复发作,经久不能自愈,而成为瘘管。

  肛瘘会恶变吗?很多患者都很担心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肛瘘。肛瘘,又称肛漏,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肛漏的命名是以发病的形态而命名的。这是因为其主要症状是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疮口反复地淋漓不断地向外流脓或脓血,甚至流出粪便,因而把此称作漏。而瘘和窦有很大不同,瘘在人体内和体外应有两个互相贯通的管道,可由体内向体外排出脓汁、分泌物等;而窦只是一个向外的管道,只有一个外口,与体内不相通。民间称漏则依其症状而言,把这种从肛门周边皮肤上的疮口流出脓血或粪水的病,形象地比喻为疮孔内隐藏着一个偷粪老鼠,因而俗称为“偷粪老鼠”。

  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多数肛瘘不会癌变,但少数患者可导致恶性病变,其导致癌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炎症存在,使得脓性物,以及粪便从瘘管排出,从而刺激细胞异常增生,导致恶性病变。

  ②细菌感染:细菌长期存在于瘘管内,特别是绿脓杆菌或结核菌感染,缠绵不愈,可导致癌变。

  ③药物刺激:长期大量地使用各种局部外用药,经常刺激局部,导致癌变。

  总之,肛瘘应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久癌变。

(实习编辑:乌英)

2011-04-26 02:00:00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肛瘘手术后5个月一运动有黄色分泌物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肛瘘手术后五个月一运动就有黄色分泌物可能与创面愈合不良、感染和复发有关。一般需要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1、创面愈合不良 肛瘘手术后流出黄黄的分泌物可能是肛门闭合不严,这些物质主要是由组织分泌物、脂肪液化、肠液等组成。这种情况,患者只要及时处理,保护创面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定期换药直到创面愈合即可。 2、感染 肛瘘手术后流出黄黄的分泌物并伴有脓液或者是血液,可能会有细菌感染,深部有脓肿未清理干净或者术后伤口引流不畅造成的感染。此时患者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再次清理伤口,遵医嘱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V钾片、红霉素肠溶片、头孢氨苄胶囊等。严重者还需要遵医嘱进行清创手术去除感染组织。 3、复发 如果肛瘘手术以后已经完全愈合,再次出现有分泌物的情况,需要考虑肛瘘复发等情况。如果肛瘘复发,建议患者遵医嘱尽早地行肛瘘挂线疗法,或者是肛瘘切开引流术。另外,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还可能是肛周脓肿、急性结肠炎所致,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用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肛瘘术后水肿怎么消除
肛瘘手术后出现水肿的情况,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理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一般治疗 若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 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迈之灵片、草木樨流浸液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消肿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 3、物理治疗 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红外线烤电、微波治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中医理疗 患者也可以配合中医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5、手术治疗 如果上述方式效果不佳,并且症状相对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必要时可以通过切开引流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同时还需定期复查,有助于了解恢复情况。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