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人和儿童的痔疮治疗及预防

  痔疮的发病情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老年人机体的形态和系统的功能逐渐出现衰老现象。消化系统功能降低,肠蠕动减弱,导致消化障碍可引起便秘,老人患便秘的比例也比其他人群高。此外,肛门直肠部的神经、血管、肌肉、韧带等都处于功能减退的松弛无力状态,因而易于引起痔。因此,在一些老年人中痔疮的发病率相对提高。

  老人痔疮的特点:

  (1)很少是单纯内痔,大多是混合痔,而且外痔部分多为皮赘样的结缔组织增生静脉曲张

  (2)痔易于加重,并发内痔出、嵌顿、出血及血栓等。

  (3)老人常身患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脑卒中等。

  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于常规的治疗方法。

  对患有便秘的老年病人,治疗最好采用内服润肠化痔的中y,同时配合中草y黄洗或外用治疗痔疮的软膏或y栓等保守疗法,平时多饮水和进摩腹锻炼以改善排便。老年人普遍体弱,对高龄者或伴有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痔疮病人,要采用保守姑息疗法,以免手术、麻醉等刺激诱发危及生命的疾病发生,造成严重果。一般来讲,对老年病人痔疮的治疗提倡以保守治疗为主,可以采用中y内服外用,如果痔疮出血较多的,可以采取硬化剂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必须进行手术的病人则应排除手术禁忌证,方可实施手术治疗。对体质较好、心脑血管等严重疾患的老年痔疮病人,应及早手术或y物注射,进行彻底的治疗,以免贻误或加重痔疮,对日后的生存质量及治疗造成不好的后果。一般主张,在进入老龄前或在未发生心、脑血管疾患前,或心脑血管疾患末加重前,对痔疮论其轻重程度如何,作一彻底的治疗,为老年人的生活及健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儿痔的发病率低,治疗宜采用物理疗法、中药外治等简便痛苦的治疗方法。平时多注意调整食,让小儿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后或临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部,以改善肛门血液循环。虽然儿童患痔疮的发病率比成人和老年人低得多,但并不代表儿童不会患痔疮,近年来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食物也越来越精细,痔疮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孩子也会染上痔疮。儿童患肛肠方面的基本除了儿童先天有肛肠缺陷,也与成人一样,是便秘、肛门不洁等引起的。那么儿童怎样防治痔疮呢?

  1、保持肛门周围清洁。注意卫生,防治感染,以免诱发或加重痔疮,平时应经常进行肛门的热敷,勤换内裤,尤其是痔疮发作时,每天至少进行两次肛门热水坐浴,可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及时治疗肠道炎症和肛门局部炎症。

  2、预防便秘。便秘是诱发痔疮的原因之一,日常饮食中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对顽固性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治疗原发病,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以免直肠粘膜感觉迟钝,排便反射迟钝,加重便秘,反使痔疮发生。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纠正久忍大便,防止蹲厕时间过长,排便时闭口静思,不谈笑。

  4、生活要有规律。多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痔疮的发生。

  5、及时用药。一旦有痔疮发作先兆,如轻度不适、疼痛、瘙痒便血时应及时用药,往往事半功倍。

  6、避免久坐久立。及时治疗心、、肝等全身性疾病,以免引起腹压增加、痔静脉高压。

  7、自我按摩。痔疮是局部血脉瘀结的结果,按摩为我国传统健身祛病的方法之一,长强穴(尾骨尖前面)为治疗痔疮首选穴位,取长强穴按摩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是很有效的。

  8、注意下身保暖。保持血液通畅,多饮开水,避免缺水,肠道干涩,大便干结。

  儿童正处于生在发育阶段,患了肛肠疾病不容忽视,家长平时也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起居起到监护作用,积极配合孩子的治疗,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痔疮,快快乐乐的成长!

(实习编辑:乌英)

2011-04-25 05:27:00浏览6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生下面有湿是怎么回事
女性出现下体湿润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两大类。非疾病因素包括排卵期分泌物增多、性兴奋等;疾病因素包括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一、非疾病因素:1、排卵期分泌物增多: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宫颈黏液分泌增多,质地变得稀薄透明,类似蛋清状。这种分泌物有助于精子通过宫颈,增加受孕几率,属于正常生理变化,无需干预。2、性兴奋:在性兴奋状态下,阴道壁血管充血,腺体分泌增多,导致阴道湿润。这种现象是性反应的自然表现,有助于减少性交时的摩擦,属于正常生理反应,无需治疗。二、疾病因素:1、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菌群失调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加德纳菌。患者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伴有鱼腥味,可能伴有外阴瘙痒或灼热感。治疗通常采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局部或口服用药均可。2、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典型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伴有剧烈瘙痒和灼痛。治疗常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或克霉唑,局部用药效果较好。3、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患者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伴有恶臭和外阴瘙痒。治疗通常采用甲硝唑或替硝唑口服,性伴侣需同时治疗以避免重复感染。针对女性阴道湿润现象,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若为生理性原因,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个人卫生即可。若伴有异常分泌物、异味、瘙痒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衣,并注意性行为卫生,以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生例假规律如何计算
女生例假的规律性是评估其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通过月经周期、经期长度以及经量的稳定性来进行判断。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经期长度或经量的明显变化,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月经周期的计算是从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结束,这段时间被称为一个月经周期。正常的月经周期通常为21至35天,平均值为28天。月经周期的长度因人而异,但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月经周期频繁地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这可能表明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的规律性不仅体现在天数上,还包括周期的稳定性,即连续几个月的月经周期长度应相对一致,变化不应过大。经期长度是指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月经完全结束的天数。正常的经期长度为2至8天,平均为4至6天。经期过长(超过8天)或过短(少于2天)都可能是月经不规律的表现。经期的规律性同样重要,如果经期长度频繁地超出正常范围,或者在不同月经周期中波动较大,这也可能提示月经不规律。此外,经量也是评估月经健康的重要方面。正常的经量通常为20至60毫升,过多(超过80毫升)或过少(少于5毫升)的经量都可能表明存在问题。经量的评估通常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使用的卫生用品数量,但如果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咨询。女生们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和减压等。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也是及时发现和解决月经问题的重要途径。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女生第一次性生活是不是都会流血
女生第一次性生活是否都会流血是一个常见但存在误解的问题。并非所有女性在第一次性生活时都会流血,流血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处女膜结构、性行为方式及个体差异等。处女膜破裂可能导致少量出血,但并非所有女性处女膜在初次性生活中都会破裂,且出血量因人而异。处女膜是位于阴道口的一层薄膜,其形状和厚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部分女性处女膜弹性较好,可能在性生活中不发生破裂或仅轻微拉伸,因此不会出血。另一些女性处女膜较薄或开口较小,可能在初次性生活中破裂并伴有少量出血。此外,处女膜可能因运动、使用卫生棉条等原因在初次性生活前已部分或完全破裂,因此不会在性生活中出血。性行为方式也可能影响是否出血。充分的性前准备,如情感交流、身体放松及使用润滑剂,可减少阴道口及处女膜的损伤风险,从而降低出血可能性。若性行为过于粗暴或缺乏润滑,可能导致阴道黏膜或处女膜损伤,增加出血风险。个体差异在是否出血中起重要作用。部分女性可能因生理结构或激素水平影响,阴道黏膜较薄或较脆弱,容易在性生活中出现轻微出血。另一些女性可能因处女膜结构特殊或已自然退化,初次性生活时无明显出血。此外,心理紧张或恐惧可能导致阴道肌肉紧张,增加不适及出血风险。建议女性了解相关知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与误解。若出现轻微出血,通常无需过度担心,保持局部清洁即可。若出血量较多或伴有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潜在问题。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女生失眠了正常吗
女生失眠是否正常需依据失眠的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来判断。如果是短期、由特定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失眠,通常属于正常情况;而长期反复、缺乏明显临时性诱因的失眠,则很可能是身体或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属于不正常情况。正常的失眠通常是由短期的、临时性的因素引起。比如,女生在面临重大考试、重要面试、工作上的紧急任务等生活事件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脑持续兴奋,难以放松,从而出现失眠。这种因压力和焦虑导致的失眠,一般在压力源消失后,睡眠状况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在生理期,女生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波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情绪不稳定,进而引发失眠。但生理期结束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失眠症状往往也会随之缓解。若是长期、反复的失眠,且没有明显的临时性诱因,那就属于不正常情况。从心理层面看,女生若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失眠是常见的伴随症状。焦虑症患者常常过度担忧,大脑时刻处于警觉状态,难以入睡;抑郁症患者则由于情绪低落、心境恶劣,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早醒、多梦等问题频繁出现。从生理角度来说,一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加快、神经兴奋性增高,引发失眠。此外,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长期大量饮用咖啡或浓茶等,破坏了睡眠节律,也会导致长期失眠,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如果是偶尔的正常失眠,可尝试睡前放松身心,如泡热水澡、听舒缓音乐、进行简单的冥想等,帮助入睡。若是长期失眠,务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