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常见的症状有:便血、肛门疼痛、瘙痒、肛门口脱出、肛周肿块、坠胀、里急后重、排便困难、腹泻或便秘、粘液血便、粪便形状改变、恶心呕吐、肛周流黏液、腹痛以及腹部摸到包块、贫血、乏力、发热、畏寒等等。
痔疮与肛窦炎有许多相似的症状,但又有本质的不同,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也不同。正确鉴别痔疮与肛窦炎对于指导选择用药、判断预防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肛窦炎:急性发炎时,肛门灼热、疼痛,有下坠感,大便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即使不大便,也常有短时间阵发性刺痛,疼痛可向臀部和股部后侧放射。慢性缓解期,几乎无明显症状,仅在排便后肛内有短暂的微痛。常有大便带有少量粘液或粘液常在粪便前流出,有时呈血性。本病发病原因是当大便干燥或腹泻时,粪便磨损肛门瓣,受细菌感染引发肛窦炎。
肛窦炎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内外治疗法、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下面介绍一下肛窦炎的内外治疗法:
1.内治法
本病在临床上,以湿热下注,肛门热毒,阴虚内热和气虚下陷为多见。对不同的病因,则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清热利湿:凡出现肛门潮湿不适,偶有刺痛,便时加重,粘液量多,且大便次数增多;或腹痛即泻,泻下烙肛气秽,粪色黄褐;或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滑的病人。多因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利湿,选方常用黄连解毒汤;腹泻者,可用葛根芩连汤;如因肝经湿热下移肛门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2)清热解毒:凡出现肛门灼痛,皮肤红肿、糜烂,并感疼痛。便时加重;或腹泻、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的病人,多因肛门热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选方常用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
(3)滋阴清热:凡出现肛门不适,似痛非痛,似胀非胀,便时痛胀加重,粘液混有血丝,或手足潮热、盗汗、口干;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或少苔,脉细数的病人,多因阴虚内热所致。治宜滋阴清热。选方常用凉血地黄汤加减;便秘者,用增液汤或润肠丸。
(4)益气举陷:凡出现肛门坠肿不适,有时粘液溢出肛门外,质清稀;或面色恍白,少气懒言;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的病人,多因气虚下陷所致。治宜益气举陷,选方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外治法
(1)熏洗法:用苦参汤或黄连解毒汤煎水,先熏后洗。每日2~3次。
(2)灌肠法:用三黄汤50ml~lOOml,每日保留灌肠1~2次;或用黄连素液50ml~100ml,每天保留灌肠1~2次。
(3)塞药法:每日坐浴后,将洗必泰栓或红霉素栓塞入肛内,每日2~3次,每次一粒;或用九华膏、黄连素膏注入肛内,每日2~3次。
预防
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便秘可适当用润肠类制剂,也可用开塞露。
3、适当内服消炎药。
4、局部应用痔疮栓。
5、药物灌肠。
6、保持肛门清洁,早晚各盐水坐浴一次。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萧锡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