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是储存调节排便的器官。通过神经肌肉的活动使肛肠内压发生变化,驱动粪便调控排便。
1、检查前准备
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1~2h嘱患者自行排便,以免直肠中有粪便而影响检查。同时,不要进行灌肠、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以免干扰括约肌功能及直肠粘膜而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患者可备卫生纸,方便检查后使用。
2、检查方法
(1)肛管静息压、收缩压衣肛管高压区长度测定
患者取左侧卧位,右髋关节曲屈,将带气囊的测压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轻轻分开臀缝,将导管缓慢插入肛管,使肛管测压孔进入达6cm。用仪器定速缓慢拉出测定。
(2)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
向连接气囊的导管快速注入空气约50ml,使直肠感觉如同粪便的刺激,出现排便反射,仪器记录放射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出现上述变化即称为直肠肛管抑制反射。
(3)直肠感觉容量、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测定
向气囊内缓慢注放生理盐水,当患者出现直肠内有异样感觉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感觉容量(Vs),同时记录下此时直肠内压(P1)。继续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液体,当患者出现便意急迫,不能耐受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最大容量(Vmax),同样记录下此时的直肠内压(P2)。直肠顺应性是指在单位压力作用下直肠顺应扩张的能力。
3、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⑴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巨直肠患者直肠感觉容量、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显著增加;
⑵肛门失禁患者肛管静息压及收缩压显著下降,肛管高压区长度变短或消失;
⑶盆底肌失迟缓症等盆底肌痉挛性疾病,可见排便动作时肛管压力不能下降,有时可见直肠、肛管静息压异常,直肠感觉容量及顺应性改变;
⑷直肠肛管周围有刺激性病变,如肛裂、括约肌间脓肿等,可引起肛管静息压升高;
⑸直肠脱垂者该反射可缺乏或迟钝;直肠炎症性疾病、放疗后的组织纤维化均可引起直肠顺应性下降。
⑹肛管直肠测压还可以对术前病情及手术前、后肛管直肠括约肌功能评价提供客观指标。为临床上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实习编辑:林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