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很多人都知道高嘌呤饮食容易引起痛风/高尿酸血症,如果选择了清淡饮食,是不是尿酸就可降低到正常,痛风也可自愈呢?对不起,结果可能让你失望了。
清淡饮食在治疗痛风的过程中,当然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本身就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的一组疾病。
疾病之所以能够成为疾病,就如同教科书里“成功之所以能达成”一样,多下功夫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代表单凭此因素就可获得成功。饮食方式的调整是摆脱疾病的一个要素,而不代表可以凭此治愈疾病。
01 不吃海鲜不吃肉,为何也会得痛风?
痛风高危患者总是被呼吁着要减少嘌呤的摄入,然而却常常忽略了一个事实:除了嘌呤,痛风患者还要注意果糖。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痛风的发病率大幅增加,这和工业化果糖广泛应用,果糖的过量摄入显著相关。大量研究表明:果糖具有潜在诱发人体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
果糖又不是嘌呤,为什么果糖能够诱发人体尿酸水平升高呢?
且听我严肃地讲下道理:果糖作为一种单糖,它灵巧的身体可迅速被肠黏膜吸收进入人体细胞中。果糖作为糖类家族的“特权阶级”,不会受“葡萄糖效应”的糖类代谢规则的约束,它可迅速耗竭体内的ATP(三磷酸腺苷),大量耗竭磷酸根。磷酸根的消耗限制了ADP(二磷酸腺苷)再生为ATP,使得尿酸生成的底物AMP(一磷酸腺苷)增加。
大量迅速吸收的果糖→诱发代谢异常→引起高尿酸血症;
大量迅速吸收的果糖/蔗糖→刺激长链脂肪酸合成→导致高三酰甘油血症→引起机体对胰岛素抵抗→引发高尿酸血症。
如今各种加工副食——甜饮料(包括果汁、可乐等含糖饮料)、糖果、糕点等都是果糖最丰富的来源,也就是说吃海鲜时就着甜饮料丝毫不比喝啤酒对痛风患者的危害小。
另外,蜂蜜虽然营养价值较高,但果糖含量高达70%;水果营养素丰富,但是也含有果糖。以上食物正常食用有利健康,若过于“嘴馋”,一次性大量摄入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和蜂蜜,同样容易引发痛风。
所以说,即使控制住高嘌呤的摄入,但是没有控制果糖的摄入,也易导致痛风。
02 肥胖又是怎么引发痛风的?
在临床医生的印象中,典型痛风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往往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伴随着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肥胖。而国内外的不少研究都显示:BMI(体重指数)越高,患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可以从许多方面影响体内的嘌呤、尿酸代谢。
例如
腹部脂肪的蓄积可增加新陈代谢中核酸的总量,从而导致尿酸合成增加;
脂肪会分解为脂肪酸,促进肝脏合成尿酸和甘油三酯,使血尿酸和血脂升高;
脂肪酸代谢产生的酮体等物质,也会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也许有患者可能会纳闷:自己看起来不胖,体重指数也正常,血尿酸为什么还会高,甚至发生痛风呢?事实上,这种看起来不胖,并非是真的不胖,他们常顶着个不大不小的肚子,也就是“腹型肥胖”。看似体重不大,但是内脏脂肪多啊,这也是要引起重视的!
03 消瘦的素食主义者:遗传因素/基因缺陷也可引起痛风
部分饮食清淡、体型消瘦的痛风患者往往会更加疑惑:我饮食、生活习惯都非常自律,身材也不胖,咋还是“中枪”了?
因为遗传因素/基因缺陷也是引起痛风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基因缺陷相关的痛风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遗传,这种患友往往有痛风家族史。另一种基因缺陷却难寻家族史依据,这时需考虑是否存在基因突变。
目前研究已发现一些基因缺陷,会影响嘌呤代谢以及尿酸排泄的各个环节,最终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从尿酸排泄的角度,人体SLC22A12、SLC2A9、ABCG2基因的突变,会促使尿酸排泄减少。而MTHFR(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R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的突变,则会使得人体的尿酸生成增多。
如果患者存在痛风易感基因BCAS3、RFX3、KCNQ1,它们可能通过参与炎症通路、调控免疫系统等不同的机制,促使尿酸在关节沉积从而促使痛风的发作。
04 痛风不能单靠控制饮食,规范治疗不可少
在人体的尿酸池中,尿酸的主要来源为内源性,约占总尿酸的80%,而从食物来源的尿酸仅占20%而已。食物中的嘌呤除了小部分被细胞吸收之外,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在肠黏膜细胞中进一步分解为嘌呤,这些嘌呤主要被降解成尿酸排出体外。
90%以上的高尿酸血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酸排泄障碍,任何影响肾小球滤过或降低肾血流量、损害肾小管排泄功能的遗传性疾病、药物、代谢障碍性疾病都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控制饮食是否可以降低尿酸?答案是肯定的。单纯控制饮食是否可以治愈痛风?答案却往往并非如此。绝大多痛风患者的基础尿酸值都在500μmo/L~800μmo/L甚至更高。但是,成人痛风患者尿酸控制的目标上限是多少呢?360μmo/L或者更低(合并痛风石患者,指南推荐300μmo/L以下)。
那么,严格低嘌呤饮食可以降多少尿酸呢?
杨聪等对高原地区186例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研究表明,规律运动控制饮食,1年后患者血尿酸平均可降低120μmol/L,2年后血尿酸可降低220μmol/L。目前国际上仍没有针对此的系统研究,而真实世界中,绝大多数患者即使严格控制饮食,离推荐的持续的尿酸达标要求还差很远。
事实上,即使是极其严格低嘌呤的饮食,身体依旧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嘌呤,代谢成尿酸。在存在尿酸排泄障碍、内源性代谢紊乱的患者中,清淡饮食后的尿酸仍旧不堪负荷。而过度控制饮食,对不少青年患者而言,会引发营养素的失衡、社会家庭活动的失衡。
规范化的药物治疗是治疗痛风的关键,而饮食、体重控制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痛风防治的重要环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做到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制定调整方案。按时足量规范用药,控制尿酸值在理想水平,保持乐观放松的积极心态,定期复查以便更全面地掌控病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年6期
2.杨聪 吴彦民 黄谦 刘云祥 冯国君,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运动饮食调控疗效观察《西南国防医药》 2011年1期
3.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1996 Nov;20(11):975-80.
4.Nature. 2002 May 23;417(6887):447-52. Epub 2002 Apr 14.
5.BMJ. 2008 Feb 9;336(7639):309-12. doi: 10.1136/bmj.39449.819271.BE. Epub 2008 Jan 31.
6.PLoS Genet. 2009 Jun;5(6):e1000504. doi: 10.1371/journal.pgen.1000504. Epub 2009 Jun 5.
7.relationship of uric acid concentration to cardiovascular factors in young man, role of obesity and centrak fat distribution.
主治医师
新乡市中心医院 中医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院 中医风湿免疫科
楚雄州人民医院 中医风湿免疫科一病区
主任医师
青岛市传染病医院 中医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院 中医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