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不喝酸奶可预防痛风发作

  痛风患者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调节饮食构成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环节,过去主张用无嘌呤或严格限制嘌呤的食物,但也限制了蛋白质的进量,长期服用对营养摄入带来不良影响,目前主张仅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并根据病情决定膳食中嘌呤的含量。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副院长、风湿免疫科主任吴炜戎表示,饮食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痛风,防止其复发以及配合治疗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痛风病人必须做到饮食控制,掌握饮食的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

  痛风饮食七准则 少食蜂蜜和酸奶

不喝酸奶可预防痛风发作

  1、限制嘌呤摄取量,每日应在100-150mg以下,尤其应该限制摄取富含嘌呤的食物。

  2、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应占总量的65-70%。但果糖宜少摄入,因其可加速尿酸合成。故蔗糖、甜菜糖及蜂蜜均不宜食用。

  3、蛋白质:占总量的11-15%,主要食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的蛋白部分,但酸奶不宜饮用,因含乳酸较高,对痛风不利。

  4、脂肪:通常为40-50g/天,脂肪阻止尿酸盐的正常排泄,故痛风急性期尤应限制。

  5、避免饮酒:因乙醇可诱导糖原异生障碍,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积聚,可抑制尿酸排泄,使血清尿酸含量升高。

  6、多饮水,每日尿量应在2000ml以上。

  7、合理烹调方法:辣椒、咖哩、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食品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尽量避免应用。

  各种食物嘌呤含量 一二三类怎么分?

  第一类 含嘌呤高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150mg以上)

  1、所有动物内脏、肉馅、浓肉汁、肉汤、鹅、斑鸡、石鸡等。

  2、鱼贝类:白仓鱼、鲢鱼、带鱼、海鳗、鲭鱼、风尾鱼、沙丁鱼、鱼卵、牡蛎、小虾、所有贝壳类、干贝、鱼干等

  3、蔬菜:豆苗、黄豆芽、芦笋、紫菜、香菇、野生蘑菇、酵母等

  第二类 含嘌呤中等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25-150mg)

  1、肉类:鸡肉、猪肚、牛肉、羊肉、鸭肠、猪肾、猪脑、肉丸等。

  2、鱼虾类:草鱼、鲤鱼、虾、鲍鱼、鲨鱼、鲤鱼、鳕鱼、鲩鱼、鱼翅、螃蟹等。

  3、蔬菜类:菠菜、椰菜、枸杞、四季豆、豌豆、蘑菇、竹笋、海带、银耳、花生、腰果、栗子、莲子等。

  第三类 含嘌呤较少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25mg)

  1、奶类、奶制品、蛋类等。

  2、谷类:米、面、米粉、面条、麦片、玉米 等。

  3、蔬菜类:白菜、芥菜、芥兰、韭菜、苦瓜、冬瓜、丝瓜、黄瓜、葫芦瓜、茄子、胡萝卜、萝卜、洋葱、西红柿、木耳、芋头、马铃薯等。

  4、动物油、植物油、海参、海蛰皮、猪血等。

  5、几乎所有的水果含嘌呤都较少。

  急性期的膳食 选用含嘌呤很低的食物

  吴炜戎介绍,急性期应严格限制嘌呤在150mg/天以下,可选用上述第三类含嘌呤很低的食物,蛋白质每日50-70g,以牛奶、鸡蛋(特别是蛋白)、谷类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脂肪不超过50g,以碳水化合物补足热量的需要。禁用含嘌呤高的肝、肾、胰、鲭鱼、沙丁鱼、小虾、肉汁、肉汤。液体进量不少于每日3000ml,此外可用碳酸氢钠等药物使尿液碱性化。

  缓解期的膳食  有限量选用第二类食物

  在缓解期,膳食要求是给以正常平衡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吴炜戎建议,蛋白质每日仍以不超过80g为宜。禁用含嘌呤高第一类的食物;有限量地选用含嘌呤少量及中等量的第二类食物,其中的肉、鱼、禽类每日用60-90g,还可将肉类煮熟弃汤后食用。另外可自由选用含嘌呤很低的第三类食物。 

  专家提醒

  1、含糖饮料和果汁引起痛风发病的风险与啤酒相当,痛风患者应避免摄入高果糖浆甜化的饮料(包括糖化的苏打水)及食物,同时限制自然糖分果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

  2、高嘌呤食物中,痛风患者应该限制动物性高嘌呤,而植物性高嘌呤并不在此列,例如:豆类及豆制品、各种蔬菜。

  3、肉类中高嘌呤食物应限制红肉类,而白肉类如家禽则主张作为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但食用时需去皮。

  4、痛风患者应少吃果糖较高的水果,如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而含果糖量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葡萄、草莓、樱桃、菠萝、桃子、李子、橄榄等则对痛风影响不大。

  5、饮食控制不仅包括食物种类的选择,还应注意量和热量的控制。(通讯员: 欧阳穗)

2015-09-23 04:42:19浏览8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40岁没秃头就一定不会秃头吗
秃头一般指大量脱发,40岁没有大量脱发,以后有可能会出现该症状。出现大量脱发可能与遗传、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斑秃等原因有关,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遗传 脱发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患者的父母其中一方有脱发的情况,那么其子女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现象。对于遗传导致的脱发,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平时需要注意保持头部清洁卫生,还需注意避免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洗发水,以免导致脱发的情况加重。 2、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如果患者长时间精神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头皮的毛囊收缩,从而引起脱发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秃顶的现象。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不要存在过大的心理压力,在睡觉前可以通过泡脚、喝热牛奶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必要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3、斑秃 斑秃主要是由于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毛囊被破坏的情况。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头部出现一块或者是数块大小不一的脱发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秃顶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米诺地尔酊、地蒽酚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能与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有关。综上所述,40岁时没有大量脱发的现象,以后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该症状。建议患者出现脱发症状时不必过分担心,少量脱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症状加重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