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青年不会得痛风? 十大误区你必须知道

  近年来,因高嘌呤、高蛋白饮食的大量摄入,患痛风的人数日益增多。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呢?专家为大家介绍十个常见误区,帮助大家做到没病正确防病,有病正确就医。

  误区一:尿酸高就一定得痛风 

  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血尿酸含量偏高,也就是高尿酸血症,就觉得自己一定得了痛风。其实并非如此,只有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偏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的滑膜上,引起关节滑膜发炎时才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一般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约有10%会发生痛风。此外也有个别痛风患者验尿酸的结果并不高。高尿酸血症只要注意饮食或找出原因予以矫正,尿酸值可能会恢复正常,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

  误区二:限制高嘌呤就防痛风

  有数据表明,50%以上的痛风患者体重超标,约3/4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所以,单纯控制饮食是不够的,减轻体重、治疗并发疾病、避免使用利尿剂等尤为重要。另外,很多患者注意了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等,但忽视了对甜食摄入量的控制,使体重失控,痛风发作在所难免。

  误区三:只有中年男性得痛风

  确实,现在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且高发年龄段为30岁以上。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中嘌呤含量也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不注意饮食,也患上了痛风。我们在临床上已经发现多例20多岁的男性痛风患者。女性由于雌性激素能够促进尿酸排泄,患上痛风的几率比男性要低很多。但更年期后,女性雌性激素水平降低,因此对于痛风也不能麻痹大意。

  误区四:迅速把尿酸降至正常

  治疗痛风时,患者常会急切想要把升高的血尿酸迅速降至正常范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尿酸水平的骤然降低有时反而会加剧痛风的发作。这是因为血尿酸突然降低会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脱落下来,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这种情况也叫做转移性关节炎。因此在治疗初期一般使用小剂量的降尿酸药物,逐渐增加到足量。

  误区五:发作期使用抗生素

  有些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看到患处红肿热痛明显,误认为是细菌感染所致,使用抗生素治疗痛风;实际上,抗生素对尿酸的代谢是不起作用的。症状的缓解很可能是由于痛风的初期症状自动痊愈造成的。一般来讲,对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主要是用一些非抗生素类的抗炎镇痛的药物,缓解病人的剧烈疼痛以及消除由尿酸结晶引起的关节非感染性炎症;再服用一些控制尿酸代谢的药物,帮助体内的尿酸代谢恢复平衡。

  误区六:饥饿也能抗痛风

  大多数患者认为,既然痛风通常是由于摄入含高嘌呤的食物所诱发的,那么,少吃东西,通过饥饿疗法就能降低血中尿酸水平。其实人在饥饿状态下,有机酸(如β-羟丁酸、自由脂肪酸、乳酸等)的产生增多,这些有机酸对肾小管分泌尿酸起竞争抑制作用而使尿酸排泄减少,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所以饥饿不仅不能降低尿酸,反而使尿酸水平升高。

  误区七:排酸肉不升高尿酸

  尿酸的来源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来源,前者通过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尿酸和核酸分解代谢产生尿酸。约占体内总尿酸的80%。后者是从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体内总尿酸的20%。由于排酸肉只是肉中的乳酸含量减少,并未影响肉中的蛋白质及核酸,所以食用排酸肉同样可以引起体内尿酸水平的升高。

  误区八:痛风发作尿酸一定高

  约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误区九:没症状时不用治疗

  患痛风的人较血尿酸正常者易产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有材料显示,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者约为58.8%、合并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为22.1%、合并高脂血症者为75.5%、合并冠心病者为15.6%、脑梗逝世者为2.1%。所以痛风需要长时间规范用药,否则很容易发展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

  误区十:痛风患者不能吃肉

  很多痛风患者都以为,只要掌握饮食,不吃肉,多吃青菜,痛风就不发作。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只会给身体留下更大的隐患,更会加重痛风的病情。

  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主要组成物质,如心脏、胃肠等消化道平滑肌,参与代谢的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人体每天都要补充含蛋白质的食品,以弥补损耗流失的蛋白质。其中,动物蛋白的质量要远高于植物蛋白,更利于人体吸收。

  动物蛋白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植物蛋白却无法满足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植物蛋白最高的当属豆类,而一些痛风患者为了不发病,甚至连豆类都不食用。

  长期不摄入蛋白质会造成记忆力减退、性格暴躁、免疫力下降,各组织器官加速老化、各脏器功效降低等。

2014-05-07 10:55:12浏览3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无缘无故小腿肌肉疼怎么回事
小腿肌肉无缘无故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非疾病因素如肌肉劳损、缺钙、寒冷刺激等;也涉及多种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肉炎症等。一、非疾病因素:1、肌肉劳损: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进行高强度运动后,小腿肌肉可能因过度劳累而产生酸痛感。这是肌肉劳损的常见表现,通常休息一段时间后即可缓解。2、缺钙:钙是维持肌肉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当体内钙含量不足时,肌肉可能出现痉挛、疼痛等症状。建议通过饮食或补充钙剂来增加钙摄入。3、寒冷刺激:在寒冷环境下,小腿肌肉可能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疼痛。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二、疾病因素:1、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小腿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导致肌肉疼痛、肿胀等症状。治疗方面,可采用穿弹力袜、抬高患肢等方法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小腿肌肉疼痛、麻木等症状。治疗时,可采用牵引、理疗、药物(如布洛芬、甲钴胺)等方法,严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3、肌肉炎症:如肌筋膜炎等,可能导致小腿肌肉疼痛、僵硬等症状。治疗时,可采用热敷、按摩、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方法,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明确疼痛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也有助于预防小腿肌肉疼痛的发生。在服用任何药物前,务必遵医嘱,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肌肉萎缩症是怎么引起的
肌肉萎缩症可能由活动受限、营养不良引起,也可能由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因素引起的。若发现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等疑似肌肉萎缩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肌电图、肌肉活检、血液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1、活动受限:骨折后长时间石膏固定、瘫痪患者长期卧床等,肢体活动严重受限,肌肉得不到正常的刺激和锻炼,会逐渐萎缩。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等长收缩练习等,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2、营养不良: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无法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导致肌肉萎缩。患者需调整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二、疾病因素: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该疾病表现为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其支配的肌肉逐渐萎缩无力。目前尚无特效治愈方法,可使用利鲁唑、依达拉奉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配合康复治疗、呼吸支持等综合措施。2、重症肌无力: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导致肌肉易疲劳、无力,长期可出现肌肉萎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甲硫酸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改善肌肉无力症状;还可能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调节免疫功能。3、周围神经损伤:外伤导致神经断裂、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等,造成神经对肌肉的营养和支配功能受损,引发肌肉萎缩。如果为外伤导致神经断裂,可能需手术修复,如神经吻合术;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需积极控制血糖,使用甲钴胺、依帕司他等药物营养神经。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确保营养充足。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肢体长期不活动。对于患有基础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若出现肌肉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
李凯群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怎样让小腿肌肉瘦下来
让小腿肌肉瘦下来的方法通常包括调整运动方式、控制饮食、增加拉伸等,这些方法相辅相成,能有效改善小腿肌肉状况。1、调整运动方式:减少诸如长时间快跑、登山、跳绳等使小腿肌肉反复受力、刺激其生长的运动。这类运动会促使小腿肌肉不断收缩,导致肌肉纤维增粗。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小腿肌肉刺激较小的有氧运动,游泳时身体在水中浮力作用下,小腿无需承受过多自身重量,且游泳动作能使全身得到锻炼,消耗热量;而骑自行车过程中,主要发力点并非小腿肌肉,可避免其过度发达,同时达到减脂目的,有助于减少小腿肌肉外包裹的脂肪,使小腿看起来更纤细。2、控制饮食:应控制热量摄入,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过量摄取,如油炸食品、甜品、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易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增加体重,间接使小腿负担加重,肌肉也更易发达。同时,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像鸡胸肉、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利于废物排出,对整体身体状态有积极作用。3、增加拉伸:拉伸小腿肌肉是使小腿变瘦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拉伸动作有站立位体前屈,双脚并拢站立,缓慢弯腰,双手尽量去触摸地面,感受小腿后侧的拉伸,保持30秒左右;还有坐姿勾脚尖,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脚尖尽量向上勾起,同样保持30秒左右。每天进行多次这样的拉伸练习,能拉长小腿肌肉纤维,改善肌肉形态。若想让小腿肌肉瘦下来,需长期坚持上述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依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调整,若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士,如健身教练或医生。
曾钢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豆浆蛋白质含量高吗?运动增肌该怎么喝呢
豆浆不仅口感好,其所含的大豆卵磷脂能够帮助胆固醇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大豆异黄酮还有助于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那么,喝豆浆还有哪些益处呢?无糖豆浆是不是比低糖豆浆更好?下面为您介绍喝豆浆的2大好处,并在文末附上简单食谱,让喝豆浆不再单调。【好处1:豆浆富含蛋白质,增肌功效佳】在运动风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许多人通过跑步、健身、游泳或各种球类运动,养成了规律的运动习惯以保持健康。运动固然有益,但也不能忽视饮食的重要性。毕竟运动是一种“消耗”,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营养,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以健身人群为例,增加肌肉量是进行负重训练的重点,而蛋白质是增长肌肉的关键养分。你可能见过健身的朋友冲泡乳清蛋白,或者自己也是乳清蛋白的使用者之一,应该知道它是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的蛋白质营养补充品,不过价格并不便宜。注重蛋白质吸收效率的你可能会疑惑:“那为什么不直接喝乳清蛋白就好了呢?”因为豆浆不仅比乳清蛋白价格便宜,还含有更多种类的氨基酸。虽然植物性蛋白质在生物利用度方面不如乳清蛋白,但是喝豆浆能摄取到除蛋白质之外的其他营养和微量元素。因此,不妨在运动后喝一杯豆浆。除了常见的黄豆豆浆,黑豆浆也深受很多人喜爱。黑豆浆由黑豆制成,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可作为抗氧化剂对抗自由基。然而,由于黑豆浆在制作过程中会流失较多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普遍低于黄豆制成的豆浆。如果想通过喝豆浆补充蛋白质,选择黄豆豆浆更为合适。【好处2:运动后喝低糖豆浆止饥】注重体态、保持规律运动习惯的人,通常对糖分摄取十分谨慎,即使想喝饮料也会选择无糖的。不过,在合适的时机补充糖分,对人体反而有益。由于运动后血糖会下降,这时如果只喝无糖豆浆,虽然可以补充蛋白质,但血糖偏低仍会让人感觉肚子饿,想要再吃点别的东西。此时,喝低糖豆浆可以使血糖上升,避免因饥饿而不小心吃太多食物,导致摄入过多热量。此外,豆浆的选择也与运动类型有关。如果刚完成像跑步、游泳这类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就特别需要补充糖分;而在进行无氧运动后,除了适量补充糖分,蛋白质的补充更为关键,因为受损的肌肉纤维需要蛋白质作为养分来修复并构建更强壮的肌肉。从这一点来看,健身人士建议选择蛋白质含量比例高的“浓豆浆”,增肌效果会更显著。【工作与运动间喝豆浆垫胃刚好】现代人工作繁忙,很多人能运动的时间不是一大早,就是晚上下班后。如果因为加班耽误了时间,快赶不上运动课程,不妨喝杯低糖豆浆。与固体食物相比,豆浆更容易消化,能立即补充能量。但也要注意不要喝太多,否则可能容易引起胀气,反而影响运动表现。【乳糖不适也能喝豆浆】许多亚洲人患有乳糖不耐受,原因是身体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糖,从而导致拉肚子,也使得牛奶的营养无法被完全吸收。如果你也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不妨考虑用豆浆代替牛奶,作为获取优质蛋白质的途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豆浆的钙含量较低,实际上并不适合替代牛奶作为获取钙质的主要来源。建议从酸奶、小鱼干或豆腐等食物中摄取钙质。【蓝莓豆浆果昔食谱】如果你觉得单纯喝豆浆有些单调,不妨试试自己动手制作营养又健康的蓝莓果昔,步骤简单,使用豆浆机或破壁机打碎即可完成。以下是详细步骤与所需材料:1、材料:豆浆适量(根据个人喜好决定用量)、蓝莓若干(可根据个人对蓝莓的喜爱程度添加)。2、步骤:将适量豆浆与若干蓝莓放入豆浆机或破壁机中,启动机器打碎搅拌均匀,一杯美味的蓝莓豆浆果昔就完成了。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