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风湿热担心累及心脏

  风湿热是小时期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常累及血管、皮肤、浆膜、脑、心脏及关节等,特别是诱发心肌炎后可留有永久性的瓣膜病变,临床易反复发作,对小儿危害极大,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对风湿热的病因及机理尚不十分明了。多数专家认为,病儿在患病前的1-4周曾有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病史。感染的细菌不直接侵犯身体结缔组织,而是经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致病,临床以5-15岁的小儿多见。初起常表现不规则发热、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腹痛、多汗,继而出现游走性的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躯干、四肢处可见红色斑疹,呈不规则环状,高出皮肤,称环形红斑。在肘、腕、膝、踝关节的伸面可出现皮下小结。女孩患病后,多有不随意、不自主、不规则的动作,严重的病例常侵犯心脏,发生心内膜炎、心膜炎和心肌炎。心脏的风湿损害,如能及时治疗可治愈。而心脏受累,如风湿活动频繁复发,则易发展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

  风湿热侵犯心脏的主要病变是累及心脏瓣膜,二尖瓣、主动脉瓣受损多见,急性期瓣膜增生肿胀,内皮细胞膜受损,表面粗糙,胶原纤维外露,血小板、纤维蛋白可形成灰白色粟粒状的赘生物,发生心内膜炎。当炎症消退或复发时,瓣膜因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与收缩而变硬变厚,产生粘连和缩短,导致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发生心肌炎,心肌间质小血管形成风湿小体,晚期有瘢痕形成,常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少数病儿则可出现胸痛,心包磨擦音,临床常提示患儿感染了风湿性心包炎,但较少见。

  因此,一旦发现小儿有上述表现,经检查血沉增快,抗“O”增高等,可确诊为风湿热。风湿热活动期应让患儿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并连续使用足够的青霉素10-14天,按时服用抗风湿药,伴有心衰时及早采用强心剂等综合治疗。如果患儿一切恢复正常时,仍要继续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临床再次发生扁桃体炎、咽炎等感染时,应迅速使用抗生素、激素或抗风湿药物,以防止病情复发和反跳,避免心脏进一步受累。

(责任编辑:唐爱凤)

2012-02-21 01:44: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湿热对心脏有哪些影响
湿热可能会对心脏造成心慌、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影响。 1、心慌 湿热可能导致心气不足,不能正常濡养心神,患者会出现心慌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炙甘草汤来缓解症状,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功效,可以缓解心慌的症状。 2、胸闷 湿热可能会导致心胸气机不畅,患者会出现胸闷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丸等药物来治疗。 3、气短 湿热可能导致心神受到影响,患者还会出现气短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子丸等药物进行调理,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4、心律失常 湿热可能导致心火旺盛,心神受扰,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稳心颗粒来缓解症状,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 5、心绞痛 心脏的气机运行不畅,导致心脉瘀阻,就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血府逐瘀丸来缓解症状,血府逐瘀丸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范铁兵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风湿热中医辨证论治
风湿热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邪犯卫表证、湿热痹证、脾虚湿盛证、肝胆湿热证、瘀血痹证,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治疗。 1、邪犯卫表证 如果外感风热邪气,可能会导致肺卫不固,从而引起恶风、微热、咳嗽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银翘散、桑菊饮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 2、湿热痹证 如果经常居住在湿热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湿热邪气侵入身体,从而引起湿热痹证,通常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防风通圣丸、湿热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解表通里、清热利湿的作用。 3、脾虚湿盛证 如果长期饮食不当,可能会导致脾虚湿盛,从而引起脾虚湿盛,导致气机不利,常见的症状有肢体沉重、小便不利等。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祛湿的作用。 4、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导致的病理变化,患者可能会出现身目发黄、发热、口苦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丸、茵陈五苓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 5、瘀血痹证 瘀血痹证是指机体受到外伤、久病等原因,导致身体的经络受到损伤,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肢体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肌肤麻木、肿胀等症状,且疼痛呈刺痛、刀割样、撕裂样,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血府逐瘀丸、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也要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芥末、肥肉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中药治疗能根治风湿热吗
中药治疗一般不能根治风湿热,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风湿热是一种累及关节、肌肉、骨骼等部位的疾病,可能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中药治疗风湿热的药物一般有白虎汤、当归拈痛汤、清暑益气汤、五苓散、小活络丸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1、白虎汤 白虎汤是由石膏、知母、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也具有解毒的作用。风湿热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2、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由当归、白芍药、川芎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湿、清热邪的功效。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该药物缓解风湿热引发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不适症状。 3、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由人参、黄芪、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暑益气的功效,也具有除湿的作用。如果存在风湿热等疾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四肢乏力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改善。 4、五苓散 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也具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如果患者诊断为风湿热,可能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5、小活络丸 小活络丸由制川乌、制草乌、地龙等药物组成,具有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也具有除湿的作用。风湿热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状,也可遵医嘱服用小活络丸进行缓解。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风湿热可以起到缓解不适症状的作用,但是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在用药期间,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使用药物,也不可以多服或少服,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比较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的护理措施有何区别
风寒湿痹患者的关节会表现为发冷,发寒以及怕风,怕凉等感觉,或者在受寒冷或受风等刺激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而风湿热痹常会伴有发热的症状,主要是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流注关节。两者的护理措施的区别主要为温度,风寒湿痹需要防寒保暖,而风湿热痹需要清热通络。其介绍如下: 1、风寒湿痹护理措施 患者居室应温暖、干燥,衣着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勿淋雨及涉水。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时,或痛痹,痛有定处,得热痛减及有发热、脉数等表现者,应注意多卧床休息,以及经常更换体位,以免局部受压,从而影响到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注意局部的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中药熏洗、加用护套或施以拔罐。饮食以温热性食物为主,如胡椒、生姜、牛肉、羊肉、大蒜等。少吃生冷瓜果以及饮料。 2、风湿热痹护理措施 患者在治疗上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原则,组方选择白虎桂枝汤加减,也可选用针灸、外敷等外治疗法辅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防湿,避免久居潮湿之地。饮食上多吃清凉食品,如菊花、薏苡仁、绿豆、芦根等,同时以北黄芪、忍冬藤、海风藤、黄柏以及牛膝等药食兼用之品在食疗中配餐或水煎内服,可以减轻关节肿痛的症状。此外,少吃糖食,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湿的滋生,从而加重病情。戒烟酒,忌食用温燥伤阴的食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