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软饮料喝多了容易患上痛风

  随着天气变热,市民对啤酒和软料的消费热情又高了起来。甚至有些人将软饮料当成水,每天都喝五六瓶。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韦嵩副主任认为这一现象非常不正常:“水是人体必需的,软饮料却不是。很多人靠软饮料补充水分,只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他告诉笔者,软饮料、啤酒更容易让人得痛风,近年来痛风患者年龄呈下降多发趋势,应该和这不关系。

  关节异常疼痛应查是否患有痛风

  王先生在外贸公司工作,巨大的工作压力、隔三差五的宴席使36岁的他身心疲惫,特别是近几天他的脚趾突然疼痛起来,到半夜疼痛更加剧烈,难以忍受。他跑了几家医院,拍了X光、做了CT和磁共振检查都没查出病因。最后在朋友的指点下来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找到中医科的韦嵩副主任。在详细询问了他的发病情况、生活习惯和工作特点后,韦嵩怀疑王先生患上了痛风,让他去抽血化验血尿酸血尿酸含量远远高于正常值。于是,韦嵩赶紧让王先生去到该院放射科双源CT室做足部的双能成像。

  图像清晰地显示出他的双脚密密麻麻分布着许许多多彩颜色的小结节。“这就是痛风结石。”该院放射科彭光明副主任指着片子中附着在脚骨周围的结晶体说。“痛风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依赖于双源CT的双能量成像。”彭光明告诉笔者,双源CT的双能量成像是目前唯一的能明确显示尿酸盐结晶、结石的检查方法。通过双能量成像技术,可以发现刚刚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微粒,得到尿酸盐结晶数量、大小、位置等全面信息。同时还能显示尿酸盐结晶、结石对周围关节、软组织有影响,有骨质破坏等。

  啤酒、软饮料更易让人得痛风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医学证实,引发痛风的原因在于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其化代谢物尿酸以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什么原因会导致人患上痛风呢?韦嵩告诉笔者,嘌呤是尿酸生成的来源,如果进食含嘌呤量大的食物,如海鲜,会使人患上痛风,有关资料显示,软饮料中所含的过量果糖也会诱发痛风发作。“海鲜和啤酒可能导致痛风,这已为人所知,但果糖过量诱发痛风发作,却很少有人注意。”

  “对痛风患者来说,软饮料比烈性酒更有杀伤力,它几乎和啤酒一样危险。”韦嵩告诉笔者,加拿大一些风湿科专家通过长达12年的研究,邀请46393位男士参与,最后得出结论:喝软饮料最多的人与喝最少软饮料的人相比,痛风的风险增加了整整一倍;每天喝一份软饮料的风险则增加了35%。而这正是因为软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我们通常认为含嘌呤高的食物会增加痛风的危险,并不明确了解肝脏对果糖的代谢会影响到嘌呤的代谢从而引发痛风。”

  据介绍,痛风发病时患者异常痛苦,是关节炎中疼痛最严重的一种,有时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如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因此,痛风必须早诊断、早治疗,莫让痛风成为自身健康的杀手。

(责任编辑:简丽妍 实习编辑:道志梅)

2011-06-01 03:17:00浏览6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水痘疫苗几岁打,一共打几针
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感染的关键措施,儿童是水痘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一般12个月以上就可以接种,全程共接种2针。对于家长而言,务必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为孩子接种水痘疫苗。在接种前,要向医生详细说明孩子近期的健康状况,比如是否患有急性疾病、是否存在过敏史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孩子是否适合接种。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第1剂水痘疫苗通常在12个月-15个月期间接种。这个阶段,儿童从母体获得的针对水痘病毒的抗体已逐渐减少,自身免疫系统又尚未完善,处于水痘病毒的易感阶段。此时接种第1剂疫苗,可刺激儿童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开始建立起对抗水痘病毒的初步防线。到了4岁-6岁,儿童将迎来第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这一针至关重要,能够强化之前接种第1剂疫苗所产生的免疫效果,促使身体产生更多的抗体,显著增强对水痘病毒的抵抗力,让免疫保护更加持久且稳固。之所以要接种2针,是因为研究显示,仅接种1剂水痘疫苗,虽然在短期内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免疫效果难以长期维持。而接种2针后,人体免疫系统能够产生更强烈且持久的免疫反应,不仅能有效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即便感染,症状也较为轻微,大幅度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接种后,需密切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热、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轻微不良反应,这些大多在1-2天内可自行缓解。若孩子出现高热、皮疹广泛等严重不适,应立即就医。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怎么判断是水痘还是疱疹
判断是水痘还是疱疹,可从发病部位、水疱形态、伴随症状等方面着手。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疱疹则多由单纯疱疹病毒等引发。1、发病部位: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出现在躯干部位,如胸部、腹部、背部,之后逐渐扩散至头面部、四肢,但四肢末端相对较少。这是因为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至全身,而躯干部位血液循环丰富,更易被累及。疱疹分为多种,如单纯疱疹1型多发生于口唇周围、鼻腔黏膜等部位;单纯疱疹2型主要出现在生殖器及肛门周围;带状疱疹则沿身体一侧的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这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激活后沿神经纤维移行至相应皮肤区域有关。2、水疱形态:水痘初期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水疱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随着病情发展,水疱中的液体变混浊,之后结痂。疱疹的水疱特点不同,如单纯疱疹的水疱较小,簇集分布,疱液起初清亮,后期可变混浊。带状疱疹的水疱较大,呈带状排列,疱液多为澄清,若合并感染则会变混浊。3、伴随症状:出水痘时,在出疹前1-2天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全身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出疹后症状逐渐减轻。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疱疹方面,单纯疱疹在发病前局部常有灼热、瘙痒感,发病时可能伴有轻微疼痛。带状疱疹的疼痛较为剧烈,在出疹前、出疹时及皮疹消退后都可能出现,这是因为病毒侵犯神经,导致神经炎症,引起疼痛。若难以判断是水痘还是疱疹,不要自行用药。患者应及时就医,通过必要检查明确诊断。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喝水,有助于身体恢复。同时,建议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防感染。
李晖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水痘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水痘患者需在隔离防护、皮肤护理、病情监测等方面多加注意,这些方面关乎病情恢复与预防并发症。1、隔离防护: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者确诊后应立即居家隔离,直至全部皮疹结痂干燥,一般不少于发病后2周。在此期间,尽量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减少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给周围人群,尤其是未患过水痘或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易感者。2、皮肤护理:水痘皮疹会引起瘙痒,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皮肤,切勿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可适当修剪指甲,防止因搔抓导致皮疹破损,引发细菌感染,进而留下疤痕。若瘙痒难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药物涂抹皮疹处。3、病情监测:患者需留意体温变化,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同时,注意观察皮疹情况,若皮疹出现红肿、化脓、疼痛加剧等异常,可能提示合并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此外,若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水痘引发的并发症,如脑炎、肺炎等,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若感染水痘,要严格遵循上述注意事项。家属应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协助其做好各项护理措施。若对病情有任何疑虑或不确定,不要自行判断处理,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专业指导。
张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人得了水痘身体会发生什么
人得了水痘后,身体会出现发热、皮肤出疹及伴随瘙痒、呼吸道症状等一系列症状。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头痛剧烈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1、发热:水痘感染初期,身体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发热可能会持续1-2天,具体因人而异。发热时患者可能会伴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感觉身体比较虚弱,容易疲劳,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2、皮肤出疹:发热后的1-2天,皮肤会开始出现皮疹。首先常出现在头皮、面部、躯干等部位,然后逐渐向四肢蔓延。皮疹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成为疱疹。疱疹呈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疱液清亮,疱壁薄易破。3、皮肤瘙痒:水痘皮疹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所致。瘙痒感可能会比较剧烈,尤其在夜间或温度较高时可能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这不仅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继发感染,还可能会使瘙痒感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4、呼吸道症状: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所以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等,这些症状一般相对较轻,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呼吸和正常的生活状态。如果怀疑感染了水痘,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避免传染给他人。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可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