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实习编辑:郭婷婷)

2010-03-25 05:03:00浏览1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痛风在中医上属于什么病
痛风在中医上一般属于痹证、历节、浊毒、痿证、痿痹等病。1、痹证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等外邪,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变形及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若患者存在痛风,可出现关节疼痛、麻木等症状,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方剂进行治疗。2、历节历节是指手指关节的屈伸不利、僵硬、肿大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若患者存在痛风,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独活寄生汤、白虎加桂枝汤等方剂进行治疗。3、浊毒浊毒是指湿热邪气侵入人体,停留在人体脏腑经络内,使脏腑经络运行受阻,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腹痛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若患者存在浊毒,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甘露消毒丸、葛根芩连丸等方剂进行治疗。4、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若患者存在痿证,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方剂进行治疗。5、痿痹痿痹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若患者存在痿痹,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剂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病证,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避免食用高嘌呤的食物,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