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误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减肥 > 减肥误区

减肥会减出神经性厌食症?专家:科学减肥需要注意以下3点

举报/反馈
2019-05-22 14:45:1039健康网

  “要么瘦,要么死”!如今,不少爱漂亮的女孩总是拿这句话当作人生格言,因此走上了减肥之路。

  然而,很多时候一个不注意,整个人减过头,反而会出现极端,出现骨瘦如柴的身材和凹陷的双眼的模样,俗称纸片人。不仅如此,甚至还会罹患厌食症。

  近日,上海一家医院就收入一名年轻患者,20岁的娜娜深受厌食症之苦,身高165cm的她,体重竟然只有40斤,瘦成了干瘪的“老太太”。

  “这就是乱减肥减出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姚琪远教授称,“女不过百”的理念被许多人所追崇,喜欢通过绝食、催吐、大剂量服用减肥药的方式把自己瘦到极致的状态。要知道,健康的减肥方式是科学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肥要循序渐进,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姚琪远教授

  饿出“神经性厌食症”

  半年前,娜娜身高165cm,体重50公斤。在常人看来这是标准体重,可是娜娜总觉得还是有点胖。为了减肥,娜娜变得不爱吃饭,就算吃下去的食物,也会想方设法全部吐出来。不久,她的体重真的开始下降。可是恶果也随之而来,家人发现她常常一整天都没精神,原本乐观开朗的她在性格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焦虑、抑郁,还动不动就发脾气。

  1个月前的一天,娜娜突然在家中晕倒,家人这才害怕起来。带着她来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娜娜的代谢率非常低,心率非常慢,体温也偏低,精神萎靡,这是很明显的神经性厌食症。

  据相关报告显示,神经性厌食的死亡率高达10%-20%,这些患者通常伴随着抑郁、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失眠、性兴趣减退等心理行为异常,生理上则首先出现贫血、怕冷、全身消瘦、疲乏无力、皮肤干燥、营养不良性水肿等体征,女性还会出现闭经甚至不育,严重的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的障碍。不少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最后死于并发症,如饥饿、自杀或电解质失衡。

  “我上次见到一个姑娘体质指数(BMI)只有14左右,除了皮就是骨头了,”姚琪远教授表示,近年来,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人数逐年上升。每年医院接诊患者就有上百例,患者以14岁到20岁之间的青春期女性偏多。他们像娜娜一样,经常通过限制进食,进食后抠吐或呕吐,进行过度体育锻炼,滥用泻药、减肥药等方法来减轻体重。

  正确抗击神经性厌食症

  实际上,神经性厌食症也是强迫谱系的一种,患者为了达到所谓的“苗条”忍饥挨饿,刻意控制饮食。而患者如果同时存在抑郁、焦虑、强迫症等情绪问题,应进行相关治疗。

  在治疗上,临床上应用了多种药物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患者的体质量,改变患者对体质量和形体的超价观念。然而,尽管部分患者能够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改善,但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常常否认自己有病,拒绝配合药物治疗。

  因此,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手术治疗更为关键。

  近年来,神经调控新技术的也在不断出现,为难治性厌食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如在过去的20年里,脑深部电刺激(DBS)是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而且也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超声聚焦技术能够使病人减轻症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同时又避免了现行侵入性手术方案所带来的风险与痛苦,未来该技术将被普遍运用。”

  当然,除了手术治疗外,还需在心理和精神上进行调整,改变自身状态,扭转到正确、健康的审美标准上,避免再度产生厌食。

  具体而言,需要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要树立对健康体魄的概念,了解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

  科学减肥试试这三招

  “减肥需要科学合理,不能盲目,更不能走极端。父母应教育子女以健康为美,更要及时制止刻意节食减肥情况的发生。”姚琪远教授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担心肥胖的人不妨试试以下三点:

  其一,管住嘴。将加重的碗、调羹变小,把吃饭的顿数拉长。减少每顿饭的量,以此达到减肥的作用。

  其二,调节饮食成分。多吃蔬菜类、红肉、蛋白质,每两三个小时或者三四个小时吃一顿,如此,有助于未消化、吸收。

  其三,适量运动。体重管理非常重要,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消耗体内能力,达到减肥的策略。

  姚琪远教授强调,减肥是一种艰难的、长期的、科学的治疗。控制体重,需要长期保持能量摄入的量出为入,加强运动锻炼和体力活动,改变静坐乏动的生活方式,必要时亦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体重得到隐定有效的控制。

姚琪远主任医师普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