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妆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美容 > 药妆常识

细数药妆 鸡肋还是肥肉?

举报/反馈
2010-07-21 05:37:0039健康网社区

  片仔癀

  片仔癀在上市后曾控股漳州市化学品厂,并成立皇后公司,投巨资来创制中药护肤品——“美容之宝”;

  健康元药业与生产新肤螨灵的东风制药成立合资公司;广东顺峰药业推出了整套护肤用品;

  成都地奥集团也曾把化妆品作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进入过面贴膜市场;

  以“润舒”护眼液闻名的福瑞达集团也以全系列护肤品进军化妆品市场;

  同仁本草系列护肤药妆

  同仁堂于2001年斥巨资成立同仁本草亚洲护肤中心,推出同仁本草系列护肤药妆;

  2008年3月,云南白药进军药妆市场的意图初露端倪,与日本M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成功签订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并准备用面膜面霜等个人护理和个人健康产品进军高端药妆市场;

  昆明圣火以新锐的营销手段、六个外用系列产品、一个内服系列产品,共七大系列、180多个品种组合欲做中药药妆的领舞者;

  以“康王”洗发水在个人护理市场扬名的滇虹药业也高调进入药妆市场;

  不久前被上海家化揽入囊中的“贴膜王”四川可采将再度领舞药妆贴膜市场。

  本土品牌缺乏竞争力原因分析

  整个市场缺乏本土的领导性品牌。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经验主义

  (1)“经验主义”:众多药妆企业大都一以贯之地延用着医药保健品的操作手法,靠着平面文案+专题片广告+终端包装+终端促销为着力点贯穿整个业务主线。

  (2)“急于求成”:面对薇姿的迅速崛起形成的竞争壁垒,部分药妆厂家不愿领衔充当市场教育的先驱,也拿不出足够资源进行持续的消费者教育进行品牌建设;另一方面一些本土品牌对待通路渠道的“模棱两可”也是问题。外资品牌突出药妆竭尽所能,“只在药房销售”的招牌给消费者营造了“专业、专家”的固有形象。而本土药妆企业还没有在药店取得成功,就大面积在商超铺货。这给药妆专业特色的品牌认知带来严重损害。比如“可采”,它曾是国内第一个“功效性贴膜”品牌,细分市场做得十分扎实。但自从“可采”选择了超市等其他销售渠道,不仅没有带来销量的大幅提升,反而由于资源分散影响了销量,导致药妆已不似药妆。

  (3)“先天不足”: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消费者越来越专业与精明,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投诉的增加,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新闻媒体的不断曝光,而相对应的厂家市场意识、服务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和提升,当面对消费环境疲软,市场竞争加剧,却无技可施,市场在不断持续透支、消耗。未来药妆市场的竞争必定是基于“品牌+品质”的竞争。那种简单宣称“含天然药物成分”大打功能概念营销手法吸引消费者的美好时光已成明日黄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以真正卓越的产品品质获得消费者的追捧。

  (4)“生不逢时”:一方面是消费习惯没有形成,另一方面是药店经营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消费者仍没有走进药房购买化妆品的习惯。调查表明,2007年药店渠道仅占消费者购买渠道的3.5%。由于药妆产品一般锁定的是年轻的知识白领消费群体,且以女性消费群体为主。所以,除了线上广告传播途径之外,如何多层次、多途径地展开教育消费和市场引导工作,将科学专业护肤和安全养护的理念融入到目标顾客的生活中,送达每个潜在顾客的内心中,就成为了未来将要面对的技术性问题。

(责任编辑:麦秋燕)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