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皮肤专家:教你怎么选保湿洗面奶

  洁面是肌肤保养的第一步,通过清洁使得皮肤处于尽可能无污染和无侵害的状态中,为皮肤提供良好的胜利条件。选择良好的洁面产品,也是让我们皮肤得到良好的清洁效果的前提。目前清洁面部皮肤的化妆品种类繁多,在保湿洗面奶这块也是五花八门,消费者应该怎么样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保湿洗面奶呢?39评测中心特地邀请了著名皮肤科硕士吉喆医生,为广大网友,就保湿洗面奶的选择问题进行解答。

  专家介绍


  吉喆:欧敏肤产品经理、鸥美药妆(http://www.omey.com.cn)医学护肤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硕士,曾任法国亚眠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拥有丰富的国内外皮肤病及美容护肤的一线临床经验。

皮肤专家:教你怎么选保湿洗面奶

  保湿洗面奶是否真的能保湿?

  吉喆专家表示:因为洗面奶在面部的停留时间并不长,因此,虽然可以添加保湿、营养、美白等成分,但无法长久停留皮肤,很难完全发挥其诉求的功能。譬如强烈的保湿诉求,就需要在后续步骤中配合使用保湿类面霜或精华更好的发挥保湿功效。

  保湿洗面奶中常常通过添加甘油、丁二醇、甘草酸钾、乳酸、玻尿酸钠等成分来达到清洁时温和不刺激,清洁后保湿不干燥的目的功效。

  洗面奶,泡沫越多越刺激

  如何评价一个清洁类产品的效果呢?吉喆表示,评价一个清洁类产品的效果需要从洁净度、温和度、起泡度及保湿度来看。从理论上来讲,保湿度与洁净度、起泡度是成反比的。泡沫丰富的洗面奶往往比无泡沫的洗面奶中含有更多的界面活性剂,清洁能力很强,也容易让皮肤表层水脂膜、细胞间脂质等正常含脂类成分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皮肤正常的保湿功能也易受到影响。

  美白、去角质洗面奶,敏感肌慎用!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功效的洗面奶,例如美白、去角质等,相比之下,保湿洗面奶的性质会不会更加温和呢?吉喆专家表示:美白、去角质这些功效的洗面奶,产品中大都添加了一定浓度的果酸或BHA,软化角质,帮助老废角质剥脱。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敏感性皮肤需要慎重使用。相比,保湿洗面奶中添加了更多的保湿成分,如丁二醇、玻尿酸等,还可以加入一定量脂质成分,维持皮肤表面的需要。

  中干性皮肤、敏感性皮肤的人群可以选择保湿类的清洁产品。而在冬季因为干燥和皮肤分泌油脂水分量的减少,消费者在选用洗面奶时,也可以根据其是否添加保湿成分,温和不刺激,具有保湿功效来进行选择。

  只用一种洗面奶,不会产生依赖性

  目前市面上的洗面奶品牌和种类那么多,网友是否应该长期固定的使用同一个品牌的洗面奶?这样的话,皮肤会产生依赖性吗?

  吉喆: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品牌和功效的洗面奶,并不一定要长期固定使用一款。一支洁面产品使用完毕后换用不同的一支完全没有问题。洗面奶是所有护肤产品中最不容易产生依赖性的产品。

  当然,也不要每周乃至每天更换不同功效的洗面奶,容易增加皮肤的敏感度,酸碱度相差过大,有可能还会导致皮肤蜕皮。

  在挑选保湿洗面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PH值接近皮肤正常PH值,不要过于偏碱。

  2.成分要安全不刺激,如果含有较高量的果酸/水杨酸等角质剥脱剂,或是含有丰富的磨砂颗粒,那就不是有保湿需求的消费者适合产品。

  3.最好不要含有香料和刺激性的防腐剂。因为洗面奶中含有或多或少的洁面活性剂,在降低污垢附着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皮肤的通透性,和暴露于刺激性成分的程度。容易有针刺感和瘙痒感,增加敏感的几率。

  日常洗脸专家小TIPS:日常清洁注意用温水,有助于温和清洁。不要用杂质含量过多的硬水。清洁时间不要过长,以减少界面活性剂对较敏感的皮肤的刺激作用。

  39评测中心正在进行“2010年网友最爱保湿洁面乳有奖调查”,快来为你喜爱的保湿洗面奶投上神圣的一票吧!如果您在皮肤清洁洗脸方面有独特的心得和经验,也方便与小编联系,联系方法:lucaihong#39.net(把#改成@即可),联系电话:020-85501999-8882,陆小姐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陆彩虹)

2010-01-13 07:12:00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军训后擦护肤品脸很刺痛怎么回事,怎么办
军训后擦护肤品脸很刺痛可能是皮肤干燥、过敏、皮肤角质层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1、皮肤干燥由于患者在军训期间会大量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导致皮肤处于干燥的状态,出现擦护肤品脸会刺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使用补水面膜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进行缓解。2、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并且对护肤品中的成分过敏,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还可能会伴有皮肤瘙痒、红肿等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3、皮肤角质层薄如果患者皮肤角质层比较薄,在军训时紫外线强烈可能会导致皮肤受到刺激,导致脸部皮肤受损。建议患者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激光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4、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如果患者在军训期间长期过度清洁皮肤,可能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出现脸部擦护肤品刺痛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皮肤干燥、脱屑等情况。建议患者避免过度清洁皮肤,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E乳、尿素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5、皮肤感染如果在军训期间不注意皮肤的护理工作,导致皮肤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刺痛的情况,还可能会伴有皮肤发红、肿胀等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高田原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干皮怎么护肤
干皮可以通过补水保湿、蒸面疗法来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还可以在咨询医生后通过水光针、水氧活肤、种植面膜等医美项目来进一步改善肤质。 1、补水保湿:洁面后,使用补水功能强大的爽肤水或化妆水,为肌肤提供充足的水分。对于干性皮肤,建议选择含有适量油脂的滋润水,以更好地锁住水分。 2、蒸面疗法:可用电热杯或脸盆加水,并加入适量的甘油等护肤品,待蒸气上升时,将面部置于蒸器上方熏蒸,以面部潮红为度。这种方法有助于加快面部血液循环,补充必需的水分和油分。 3、水光针:是一种注射类护肤疗法,注射时要借助仪器,将针剂注射到真皮层,注射后能让皮肤变得水润,光亮。水光针一般参考价格2000-3000元/次,一般5-7天可见一定改善。可能出现轻微的皮肤红肿、瘀血,但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消退。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进行水光针治疗前应进行过敏测试。 4、水氧活肤:是通过水氧治疗仪,利用强压氧气和水,以小于80微米的分子颗粒形成的喷雾流作用于皮肤,使活性水分子和纯氧快速的进入皮肤深层,除了补水之外,水氧活肤还兼具清洁毛孔、消炎、改善肤质的作用。水氧活肤一般参考价格300-800元/次,一般2-30天可见一定改善。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灼伤,表现为紫癜、水疱等,一般可自行缓解。 5、种植面膜:这是通过玻尿酸注射疗法,将玻尿酸注射于真皮层,以帮助肌肤锁定水分,实现减少皱纹抗衰老,改善肤色饱满肌肤的改善作用。种植面膜一般参考价格3000-6000元/次,一般7-10天可见一定改善。治疗后可能会感受到轻微的不适症状 如红肿、刺痛等,皆属正常现象,一般在1周内会逐渐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医美项目时,建议根据个人皮肤状况、需求以及专业医生建议来综合考虑。同时,无论选择何种方法,都应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改善作用。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用护肤品起小米粒疙瘩
一般情况下,用护肤品起小米粒疙瘩可能是由过敏、毛囊口堵塞、毛囊炎、白头粉刺、湿疹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过敏 如果对护肤品中的成分过敏,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起小米粒疙瘩、瘙痒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2、毛囊口堵塞 毛囊口堵塞是指毛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不能正常排出皮肤表面,从而在毛囊内堆积,导致出现起小米粒疙瘩的情况。患者要注意皮肤的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 3、毛囊炎 如果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导致毛囊受到细菌感染,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伴随有疼痛。可以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4、白头粉刺 白头粉刺,如果患者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发生紊乱,从而出现皮肤长白头粉刺的症状,表现为小米粒疙瘩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达帕林凝胶、维A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应注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缓解病情。 5、湿疹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可能会诱发湿疹,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可能会伴有皮肤增厚、渗出等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引起交叉感染,需要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