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保湿抗旱 秋天护肤宝典

  1、补充水分

  秋天到来后,由于空气开始变得非常干燥,加之早晚温差大,天气逐渐变冷,引起皮肤毛孔收缩,皮肤表面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减少,从而使得皮肤表面很容易丧失水分。而皮肤衰老的最大原因正是水分不足,加之秋季皮肤新陈代谢缓慢,所以秋风一起,许多人的脸上便起了皱纹或色斑、粉刺,原有的花斑、褐斑也会加深,皮肤变得干燥,皮下脂肪增厚,皮肤紧绷,甚至起皮掉屑。

  因此,秋季护养肌肤要注意合理饮水,弥补夏季丧失的水分,并防秋燥对体液的消耗。每天都要饮用足够的水,使之渗透于组织细胞间,维护人体的酸碱平衡。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并有效地将人体废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持皮肤的清洁与活力。饮水可饮白开水、果汁、矿泉水等等。其中白开水是最好的“天然饮料”,应该首选。中国人喜饮的绿茶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经常饮用,能够预防某些皮肤疾病,如青春痘、粉刺等的发生。一般来说,每天饮 6—8杯水,即能满足皮肤内部的需要。

  2、均衡营养

  营养不良会使人的皮肤干、粗、皱、硬。若过多地摄取动物脂肪,则皮肤表现油亮或脱屑,这样易发生痤疮等皮肤病。因此,平时应注意饮食的多样性、营养的合理性,多食能转化皮肤角质层、使皮肤光滑的维生素A(动物的肝、肾、心、瘦肉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含饱和脂肪酸较高的动物性食物。此外,天气干燥,嘴唇易裂,既影响美观又增加不适感。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用温水洗唇涂上护唇油外,平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牛奶、鸡蛋、红白萝卜、苹果、香蕉和梨等。

  3、注重洁肤

  秋季空气中的污染物极易阻塞毛孔,从而引起皮肤疾病。另外,入秋后,角质层大量脱落,不及时清洁皮肤也会造成严重干燥、粗糙。所以,不论化妆与否,每天早晚用洗面奶仔细清除污垢,应是一项必做的工作。洁肤应选用杀菌力强、清洁效果好的洗面奶(弱酸性产品);可适当在洗脸、洗浴水中加入少量食酯,也能达到清洁效果。

  4、睡前护肤

  睡前护肤十分重要,因为面部细胞的分裂次数比白天高得多(10倍以上),新生的细胞需要备加呵护。针对秋天干燥的气候,还应经常用滋润乳液搽抹脸部,同时用化妆水擦拭额头、鼻翼、下巴等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

  5、秋季保湿面膜

  【准备原料】豆腐一块、面粉15克、蜂蜜5克,杏仁少量。

  【制作步骤】首先,把杏仁放在锅里煮,煮到杏仁皮可以轻意的剥下来为止。在这个面膜中,杏仁起到美白的作用。煮杏仁的这个时候,把豆腐放入器皿中捣碎,注意器皿要干净,不能带有一点油脂。捣豆腐的时候,最好把豆腐放在纱布内,因为一会要去除豆腐上的水分。豆腐主要是起到保湿,滋润皮肤的作用。豆腐捣好了。再来看看锅里煮的杏仁,现在杏仁皮可以轻意的剥下来了,都剥好后,再放到器皿中捣成泥,然后和捣好的豆腐放到一起,再放入面粉,还有蜂蜜,一起搅均。

  专家提示【注意事项】做面膜前,先把脸清洗干净,然后把豆腐抹到脸上,把整个面部都抹好后,要保留20分钟。20分钟后,把豆腐去除,脸洗干净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王颖菲)

2009-10-14 08:04:00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陈筱婷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滋养细胞疾病的症状
滋养细胞疾病的症状一般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头晕、心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可包括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等。1、阴道不规则流血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种异常妊娠,主要是由于胎盘滋养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引起的。患者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为暗红色或者是深褐色,而且流血量一般比较少,也有可能会伴随血块。2、腹痛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使子宫内膜受到严重的损伤,从而出现腹痛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3、头晕如果滋养细胞疾病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能会使体内的血容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4、心慌如果患者的病情相对比较严重,可能会使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也有可能会出现心慌的症状。5、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滋养细胞的受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身体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细胞功能受损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身体抵抗力减弱,患者可能会频繁感冒、发热、容易感染病菌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滋养细胞疾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氨蝶呤片、米非司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清宫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滋养细胞瘤hcg表现
滋养细胞瘤HCG值会普遍较高。滋养细胞肿瘤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会导致HCG增高明显,可以达到在200000mIU/mL左右。滋养细胞肿瘤,又被称为滋养层细胞疾病、滋养层细胞瘤。滋养细胞肿瘤是指胚胎的滋养细胞发生恶变而形成的肿瘤,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的称葡萄胎,另一种为恶性的称绒毛膜上皮癌。 1、葡萄胎 如果是在孕早期,血HCG达到200000mIU/mL就高度怀疑葡萄胎,通过B超检查会在宫内发现大量葡萄状的结构,而并没有看到妊娠产物。对于这种情况,要及时给予清宫手术,在清宫手术之后一定要继续监测血HCG。正常情况下,血HCG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注意葡萄胎术后两年才可以考虑再次怀孕,期间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2、绒毛膜上皮癌 绒毛膜上皮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患病者主要是35岁以下的妇女。绒毛膜上皮癌主要表现为血清HCG异常升高,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肺有转移结节。绒毛膜上皮癌的临床常见症状为阴道持续不规则出血,血量多少不定,有时亦可先出现一过性闭经,然后突然阴道出血。流产后、葡萄胎清宫后、产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不能如期复旧,检查子宫较大而软,HCG没有下降反而增高,或者尿HCG阴性有出现阳性,有这些现象应考虑为绒毛膜癌。绒毛膜癌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同时可以配合手术和放疗等辅助治疗措施。患者首先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辅助检查,做出分期,再根据分期来确定治疗方案。
付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肝密集需要治疗吗
肝密集是指肝脏回声密集。肝脏回声密集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只是单纯的肝脏回声密集,肝功能正常,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且没有慢性肝病基础,那么可能不需要治疗;但如果肝脏回声密集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病史或者出现了其他肝脏病变相关的症状,那么可能需要治疗。在体检中若发现肝脏回声密集,但经过进一步检查,如肝功能检测各项指标均正常,也没有肝炎、脂肪肝等慢性肝病的病史,患者自身也没有右上腹疼痛、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肝脏回声密集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生理性的变化,或者是由于检查前的饮食、饮酒等因素导致的。此时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但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避免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定期复查肝脏超声和肝功能,观察肝脏的变化情况。但如果肝脏回声密集同时伴有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升高,或者患者本身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慢性肝病病史,这可能提示肝脏存在炎症、脂肪浸润、纤维化等病变。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如果是脂肪肝,需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此外,如果患者出现了右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也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肝脏回声密集的患者,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原则,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适度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久坐不动。同时,要避免接触对肝脏有损害的物质,如有毒化学物质等。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密集症怎么引起的
密集症一般是指密集物体恐惧症,密集物体恐惧症可能是由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偏差、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1、遗传因素密集恐惧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直系亲属患有密集恐惧症,其后代患有密集恐惧症的概率会高于正常人。密集恐惧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还可以配合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心理治疗。2、个性特点如果患者本身性格比较胆小、内向,可能会比较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诱发密集恐惧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帕罗西汀、舍曲林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配合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心理治疗。3、认知偏差如果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焦虑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患者在密集物体面前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诱发密集恐惧症。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体育锻炼,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疏导治疗。4、生理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密集恐惧症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螺环酮、盐酸舍曲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5、社会心理因素如果患者的生活环境不佳,出现了较大的变故,如亲人去世、婚姻破裂、父母离异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创伤,从而诱发密集恐惧症。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调整心情,可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或者是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具体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