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从病因学上综述干眼症

从病因学上综述干眼症


  【概述】

  干眼病可以说是一种“电脑视力综合症”。我们的双眼,特别是眼角膜部分,经常是依靠泪腺供给水分,通过眨眼,使泪水变成一层“泪片”分散到眼角 膜,保持眼睛舒服的。所谓“干眼症”是指由于眼泪的减少或者泪腺功能下降,导致眼睛表现出现微小伤痕的一种症状。以往干眼症与白内障、青光眼等疾患主要是 老年人的常见眼病,但现在发现一些城市里经常接触电脑、电视、游戏机的青年人和白领阶层患干眼病的也越来越多了。据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天在电脑前 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群中,有90%的人眼睛有问题。

  【治疗措施】

  (1)消除诱因:去除环境因素(空调环境、热炉、多灰尘、隐形眼镜等)影响,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和眼局部疾病。

  (2)人工泪液:第五代人工泪液,唯一含有维生素A的角膜保护剂。

  (3)泪点或泪管栓塞术:是世界上较为流行的新的泪点封闭技术。植入泪点硅胶栓后,其机械阻塞作用减少了泪液的排出,硅胶泪点/泪管栓塞的作用是永久型的,但在需要时可随时取出,是可逆手术。

  【病因学】

  在人的眼睑上下之间有泪液层,它含有保护眼睛不受感染的物质,人们眨眼时泪液随之均匀分布在眼球的表现,清洗眼结膜上的灰尘,以保持眼睛明亮。一般人们的 泪液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所以老年人中干眼病的发病率较高。可引发干眼症的因素相当多,包括:中老年以后眼泪分泌减少、眼睛本身的病症,如角膜退 化、睑缘炎、沙眼等;各种免疫性病症和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多发生在中老年或老年妇女)等;因某些药物引起, 如避孕丸、安眠药、镇静剂、咳嗽药、胃药等;也可因维生素A缺乏所致。 近年来干眼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缺乏适时地眨眼或让眼睛休息,影响了双眼的泪液分泌;或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如血管收缩性眼药水,也很容易形成干眼病。

  【临床表现】

  干眼病的一般症状是眼睛有干涩,灼痛感,眼屎较多;眼酸、眼痒、怕光和视力减退。其他症状还有头痛、烦燥、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时会发生角膜软化穿孔,在检查时可以看到有眼结膜充血。

  【预防】

  (1)要有效地预防干眼病,最好的办法是养成多眨眼的习惯。专业人士认为,干眼病是一种压力型病症,问题出在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因此避免眼睛疲劳 的最好方法是适当休息,切忌连续操作。如果你是眼镜族,那么配一副合适的眼镜是很重要的。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时,配戴度数较 低的眼镜。工作的姿势和距离也是很重要的,尽保持在60cm上以距离,调整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得视线能保持向下约30o,这样的一个角度可以使劲部肌 肉放松,并且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到最低。

  (2)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维生素A、B1、C、E的摄入。为预防角膜干燥、眼干涩、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夜盲等,电 脑操作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胞氧化。维生素E主 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清除身体内垃圾,预防白内障。核桃和花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B1可以营养神经,绿叶蔬菜里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每天 可适当饮绿茶,因为茶叶中的脂多糖,可以改善肌体造血功能,茶叶还有防辐射损害的功能。

  (3)为了避免荧光屏反光或不清晰,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的对面或背面,环境照明要柔和,如果操作者身后有窗户应拉上窗帘,避免亮光直接照射到屏幕上反射出 明亮的影像造成眼部的疲劳。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每分钟眨眼少于5次会使眼睛干燥。一个人在电脑前工作时眨眼次数只及平时的三分之一,因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 和酶的分泌。应该多眨眼,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

  (4)为减少眼部的干燥,可以适当眼部护理产品。如:好视力眼贴。另外眼保健操也可以起到放松眼的调节,减少视疲劳的 作用。眼保健操的本质是自我按摩,就是通过自我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增加眼窝内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能消除大脑和眼球内过度充血,由于循环 畅通,眼内调节肌可以排除积聚的代谢产物,达到消除眼疲劳的目的。

  从病因学上综述干眼症小编推荐:《拒绝电脑辐射有方法》——随着电脑大进入办公室,人们不得不重视电脑对办公环境的污染和对使用者健康的影响。电脑辐射可以阻止人体中一种酶的合成,这种酶会破坏脑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媒介物质......详情请点击查看

从病因学上综述干眼症更多眼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眼科频道——中国第一眼科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刘新兰)

2009-06-18 00:18:00浏览1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治疗头癣有什么方法
治疗头癣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中医辅助治疗等。若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1、一般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将病变部位的头发尽可能剪掉,以去除真菌滋生的环境,同时便于外用药物更好地渗透至头皮,促进愈合。由于头癣具有传染性,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等物品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如煮沸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保持头皮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接触头皮的物品。2、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是治疗头癣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硝酸益康唑乳膏、酮康唑洗剂以及硫磺皂等。这些药物可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头皮炎症和瘙痒症状。使用时,应将头发洗净擦干后,均匀涂抹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3、口服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有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片以及灰黄霉素等。这些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头皮深处,杀灭真菌,促进头皮恢复健康。但需注意,口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4、中医辅助治疗:虽然中医治疗头癣目前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支持,但部分中药如侧柏叶、金银花、苦参、雄黄等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患者可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接受专业中医的辩证治疗。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日常护理,保持头皮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或护发素,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和梳洗用品,以减少真菌滋生的机会。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头癣与银屑病的区别
头癣与银屑病均为常见的皮肤病,但二者在病因、症状、发病部位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1、病因: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使用患者用过的物品传播。而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不具有传染性。2、症状:头癣主要表现为头皮瘙痒、红斑、小水疱、鳞屑,严重时可导致断发和脱发,皮损上常覆盖灰白色糠状鳞屑。银屑病则表现为皮肤或头皮上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晰,鳞屑较厚,且常呈束状发,一般不伴有脱发。3、发病部位:头癣主要局限于头皮,也可累及面部、颈部等部位。银屑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包括头皮、四肢、躯干等,且常呈对称分布。4、治疗方法:头癣的治疗需要遵医嘱采用抗真菌药物,包括口服和外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和特比萘芬乳膏等,同时需对患者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银屑病的治疗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外用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口服药物如甲氨蝶呤、光疗等多种方法,且需长期管理,同样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发现类似头癣或银屑病症状时,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皮肤科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可通过真菌检查、皮肤病理等方法明确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头皮症状是怎么染上的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头皮症状的出现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等。1、遗传因素:银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那么个体患银屑病的风险会增加。多个基因位点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机体更容易对各种触发因素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引发银屑病头皮症状。2、免疫系统异常: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皮肤细胞,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在头皮部位,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的快速增殖,形成红色斑块,上面覆盖有银白色鳞屑。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可能触发或加重银屑病。寒冷、干燥的气候会使皮肤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银屑病发作的可能性。4、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也可能与银屑病头皮症状有关。特别是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银屑病的病情。对于有银屑病头皮症状的患者,建议要保持头皮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洗发水,避免过度搔抓头皮,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此外,建议患者还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用药,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是怎么染上的头上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因素、精神因素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1、遗传因素:银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时,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发病。2、免疫功能异常: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正常皮肤细胞,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和堆积,形成典型的银屑病皮损。免疫功能紊乱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机制之一。3、感染因素:感染是诱发银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细菌(如链球菌)和真菌(如马拉色菌)感染。这些病原体可能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银屑病的发生或加重。4、精神因素和生活习惯: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紧张、焦虑、睡眠不足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均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进而诱发银屑病或加重病情。头部银屑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怀疑患有银屑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合并脂溢性皮炎时可遵医嘱联合抗真菌药物,必要时进行光疗或生物制剂治疗。此外,应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