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揭开沙眼强传染性的面纱

  沙眼的分泌物能传染疾病,早为人们所知。1907年Halberstaedter与Von Prowazek用光学显微镜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发现包涵体,即上皮细胞内有红蓝色原体及深蓝色始体颗粒聚集,此包涵体具有基质(matrix),颇似外衣包围,被误称为“衣原虫(Chlamydozoa)”此后,相继有不少研究,但一直未分离出病原。

揭开沙眼强传染性的面纱


  1954年我国汤飞凡与张晓楼合作,在检查治疗大量病人的同时,采取病人眼部分泌物给猴眼接种,并同时将沙眼患者的分泌物接种小白鼠脑内试行分离培养,但结果完全阴性。1955年改用鸡胚接种,并注意选择活动性、无并发症及未经药物治疗的沙眼病例,使用链霉素杀灭标本中的细菌,终于在1956年首次分离培养成功。从此在世界上掀起沙眼研究的新热潮。由于此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寄生在细胞内,并形成包涵体,故当时认为是一种病毒。又认其大小、形态与一般病毒不同,称之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后经各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分子生物学及代谢机能等,证明它具有RNA和DNA及一定的酶,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细胞膜及壁并对抗生素敏感等,这些不符合病毒应有的基本性质。而与G细菌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

  1971年Storz和Page提出将这类微生物另立一目,称衣原体。1974年出版的《Bergey细菌鉴定手册》接受了这一分类:将其归入原核细胞界,薄壁菌门,立克次体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衣原体种,包括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种及鹦鹉热衣原体种。1989年出版的该手册第10版中,又新加入肺炎衣原体种。

  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种再分为沙眼、淋巴肉芽肿及鼠肺炎三个生物变种。其中沙眼生物变种从抗株性上又分为A、B、Ba、C、D、E、F、G、H、I、J、K等12个免疫型,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可分为L1、L2及L3等3个免疫型。

  一般来说,地方流行性致盲沙眼大多由A、B、Ba及C型所致,有些作用称这几型大多由流行性沙眼衣原体组;而D~K型主要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宫颈炎、附睾炎等,以及包涵体性结膜炎,故称眼-生殖泌尿组衣原体。1966年我国的王克乾、张晓楼等采用小鼠毒素保护试验,将我国不同地区10年间分离的46种沙眼衣原体分成Ⅰ、Ⅱ两种免疫型,Ⅰ型以TE-55样为代表,Ⅱ型以TE-106样为代表,两型比例为2∶1。但Ⅰ、Ⅱ两型和上述15种沙眼衣原体免疫型的对应关系一直不能肯定。张力、张晓楼等(1990)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 immunofluorescence Test)对中国华北沙眼流行区沙眼衣原体免疫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地区沙眼流行以B型为主,C型次之。

  沙眼衣原体可感染人的结膜、角膜上皮细胞。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个生物相:原体(elementary body)是感染相,大小约0.3μ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始体(initial body)亦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μm,无感染性。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内发育转变为始体,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体。胞浆内充满后则破裂释放出原体,游离的原体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细胞,开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约为48小时。

  沙眼原发感染,愈后可不留瘢痕。但在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常有重复感染。原发感染已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则引起迟发超敏反应。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发作,可能就是重复感染的表现。多次的反复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甚至睑板肥厚变形,引起睑内翻倒睫,加重角膜的混浊,损害视力,甚至失明。除重复感染外,合并其他细菌性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揭开沙眼强传染性的面纱小编推荐:《沙眼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详情请点击查看


揭开沙眼强传染性的面纱更多眼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眼科频道——中国第一眼科疾病门户

(实习编辑:刘新兰)

2009-03-15 00:42:00浏览3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寿命多少年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如果病情较轻,且控制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预期寿命可能仅减少5-10年;但如果病情严重,频繁急性发作并引发严重并发症,寿命可能会缩短10-20年甚至更多。如果怀疑患有该疾病应及时就医,可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当慢性支气管炎处于病情较轻阶段,患者咳嗽、咳痰症状较轻,每年发作次数较少,且肺功能基本正常,通过积极治疗与日常良好管理,对寿命影响相对较小。如果能严格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坚持规范治疗,在疾病稳定期按医嘱使用一些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像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其寿命可能接近正常预期寿命,减少的时长可能在5年左右。但如果病情较为严重,频繁出现急性发作,肺功能逐渐下降,如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此时寿命缩短可能较为明显,可达10-20年甚至更多。除病情本身严重程度外,治疗依从性对寿命影响显著。若患者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使用药物,可延缓疾病进展,对寿命的不良影响就会减小。在急性发作期可按医生指示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控制感染,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喘息症状,病情能得到较好控制。但如果不遵医嘱,随意停药、减药,会导致病情反复加重,加速肺功能恶化,缩短寿命。另外,并发症也会影响寿命,若患者并发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会显著增加死亡风险,进一步缩短寿命。对于并发肺源性心脏病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肺移植手术,但需严格评估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建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定期进行体检与肺功能监测,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坚决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雾霾等有害气体。加强锻炼,如进行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加重或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以改善预后,延长寿命。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治慢性支气管炎能治好吗
慢性支气管炎通过积极治疗,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难以实现彻底治愈。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具有不可逆性,其发病主要是长期受到有害气体、感染等因素刺激,导致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纤毛倒伏、杯状细胞增生,气管、支气管软骨变形、萎缩,管腔逐渐狭窄等症状。这些病理变化一旦形成,就难以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此外,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广泛且难以完全避免。吸烟是主要诱因之一,然而在生活中,除了主动吸烟,二手烟、三手烟环境普遍存在。即使患者本人戒烟,仍可能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持续刺激呼吸道。同时,空气污染也是重要因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雾霾等充斥在生活环境中,人们很难做到完全隔绝这些有害颗粒。而且,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普通感冒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很难保证患者不被感染。这些诱发因素持续作用于呼吸道,可能不断加重支气管的炎症,使得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容易反复,难以彻底根治。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建议患者及时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环境。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另外,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流感高发季节,可接种流感疫苗。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较大程度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慢性支气管炎该如何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或调整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氧疗等。戒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进展的关键措施,可减少气道炎症和损伤。氧疗用于改善低氧血症,提高血氧饱和度,适用于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胸部叩击及体位引流等。呼吸训练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常用方法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胸部叩击有助于松动痰液,促进排痰,适用于痰液较多的患者。体位引流通过改变体位促进痰液排出,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方法,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支气管扩张剂如沙美特罗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用于控制炎症反应,适用于伴有明显炎症的患者。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于治疗急性加重期的细菌感染,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药物。药物需遵医嘱使用。建议患者避免接触有害粉尘,减少呼吸道刺激。若出现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慢性支气管炎并改善生活质量。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全身性症状等。1、咳嗽:咳嗽通常为持续性,且病程较长。咳嗽多伴有痰液,初期为晨起咳嗽,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天咳嗽。咳嗽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轻度患者仅在晨起或活动后咳嗽,重度患者静息状态下即可出现频繁咳嗽。咳嗽严重时可引发胸痛和肋骨骨折。2、咳痰:患者咳痰多为白色黏液性或脓性。痰液颜色和性状可反映病情变化,白色黏液痰提示病情稳定,黄色或绿色脓痰提示合并感染。咳痰多与咳嗽同时出现,晨起痰量较多,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天咳痰。咳痰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和窒息感。3、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突出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和呼吸费力。呼吸困难多与咳嗽和咳痰同时出现,初期仅在活动后出现,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4、全身性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出现全身不适,如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乏力感明显,常伴有精神不振和活动耐力下降。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与慢性缺氧和消耗相关,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和恶病质。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多为低热,与合并感染相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及其他有害气体和颗粒,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加强锻炼,可选择如散步、太极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另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