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全球约有22亿人视力受损!人类视力状况,不容乐观!

  2019年10月10日是世界视力日(又称世界视觉日),世界视力日设立的初衷旨在呼吁各方联合起来,共同努力预防和减少盲症。世界视力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共同发起,日期为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视力损害可分为两组,即远视力损害和近视力损害,而导致视力损害的因素主要有: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角膜混浊、沙眼等。在10月10日世界爱眼日前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一份《世界视力报告》,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估计至少有22亿人视力受损或失明,其中至少10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可预防或尚待解决,为解决这10亿人因近视和远视以及白内障而视力受损或失明的积压问题,需提供143亿美元。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6500万人的视力本可通过白内障手术立即矫正,避免其失明或视力受损。另外,还有8亿多人因无眼镜而在日常生活中困难重重,这是不可接受的。”《世界视力报告》还指出,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获得眼科护理机会有限是视力障碍人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所有失明的和视力严重受损、但却无法获得治疗的人,如果获得康复服务,就仍能过上自立的生活。

  

全球约有22亿人视力受损!人类视力状况,不容乐观!

  那么,中国人视力损害状况如何呢?

  近视。在我国,目前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据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预期到2020年,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

  白内障。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按80%发病率估算,目前我国白内障患者人数或已达2亿!

  青光眼。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仅次于白内障。目前中国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3%,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估计,全球青光眼发病形势严峻。2010年,我国有1500多万青光眼患者,其中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0多万,占全球1/5;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00多万,占全球近一半。预计到202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数将达到8000万,我国青光眼患者数将达到2100万。

  

全球约有22亿人视力受损!人类视力状况,不容乐观!

  数据触目惊心,防控视力损害,十万火急!

  针对我国青少年近视状况,去年 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已共同起草综合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综合防控目标,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信息显示,全球约80%的视力损害被认为是可以避免的。如:人们可以通过佩戴眼镜来修正未经矫正的屈光不正,白内障手术则可使视力得以恢复……

  因此,对于视力损害,我们应以预防为主。比如,平时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期在光线不足的地方工作或学习,外出应佩戴太阳镜,以避开环境污染与紫外线直射,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一旦发现眼部问题应及时矫治!

2019-10-09 10:48:43浏览11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下肢神经受损双腿无力
下肢神经受损双腿无力很有可能与生理性病因有关,也可能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建议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生理性因素 当患者近期出现失眠、熬夜、劳累时,也会有双下肢无力症状。此时患者需注意休息、适当运动进行缓解,若疼痛症状严重导致失眠患者,可根据医生指示口服阿普唑仑药物帮助睡眠改善症状。 2、颈椎病 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退变、劳损、创伤、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先天性畸形、咽喉部炎症等,颈椎病的症状有颈部疼痛、上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恶心头晕等症状。患者可根据医生指示使用氯美扎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症状严重患者可使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改善症状。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病变,主要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慢性损伤等因素导致。患者主要表现出腰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同时患者可出现双腿无力症状。疼痛严重患者可根据医生指示使用塞来昔布、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采取手术治疗,如髓核摘除术、开放手术切除突出椎间盘术等改善症状。 另外,运动神经元病、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也可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遵医嘱治疗,切勿自行用药,避免延误病情。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肠道受损怎么才能修复
肠道受损怎么才能修复,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综合分析,肠道受损可能是由于急性肠炎、肠道息肉等原因。 1、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是指肠道发生急性感染,产生炎症反应的一系列综合征。引起肠道受损,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等。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进行消炎、抗菌。也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来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功能。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不吃不洁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需注意,用药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也可能引起肠道的损伤。肠道息肉一般是因为长期的慢性炎症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肠道息肉的患病率也会增加,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肠道息肉的发生。肠息肉早期很小,对肠道的影响较小,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粘液便、血便等症状,偶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肠道息肉常用手术治疗,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方法要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病理特点来确定。主要有镜下咬除、氩气刀灼除、高压电切除等。建议患者多摄入纤维素,少吃油腻食品,以润肠清肠通便为主,饮食宜清淡,忌咸辣,多运动,肥胖人群建议适度减肥。
王俊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细胞受损时血清中含量升高的酶是什么
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血清中含量升高的酶主要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丰富,正常情况下,其在血清中的水平相对稳定。然而,一旦心肌细胞受到损伤,如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情况,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肌酸激酶便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肌酸激酶的含量迅速升高。肌酸激酶的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医生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水平变化,来判断心肌细胞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一般来说,心肌损伤后,肌酸激酶在数小时内开始升高,24小时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除了肌酸激酶外,心肌细胞受损时,血清中其他一些酶也可能会升高,如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但这些酶的特异性相对较低,其在其他组织器官受损时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对于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变化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心肌细胞是否受损。如果血清中肌酸激酶持续升高,同时伴有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以及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那么就高度提示心肌细胞受到了损伤。此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王涛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耳骨膜受损怎么恢复
耳骨膜受损可以采取清洗外耳道、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清洗外耳道 使用温盐水轻柔地清洁受影响区域,每日一次。此操作有助于移除可能导致不适的异物或分泌物,并减少感染风险。 2.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如游泳、跑步等。上述行为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耳部血液循环,从而辅助修复受损组织。 3.合理饮食 患者平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猕猴桃、橙子等;也要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而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病情有一定的好处。 4.药物治疗 如果存在炎症反应,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不适症状,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这类药物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起到止痛以及抗炎的效果。上述药物可在饭后0.5-1小时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具体剂量和频次需遵医嘱,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手术治疗 通过专业医生操作进行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等手术方式来处理。这些手术旨在纠正耳骨膜损伤并改善听力状况。术后应严格按医嘱护理,防止感染发生。 在耳骨膜受损后,患者应避免接触水源以防感染,并保持耳部干燥。睡眠时也可采取侧卧位,避免压迫患侧耳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