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患了沙眼怎么办

  我上五年级的女儿最近总说眼睛不舒服,眼睛内有像沙子一样的感觉,有强光刺激还会流泪。这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彭女士

  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多半是患了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眼病。所谓的沙眼,并不是沙子真的进入到眼内,而是因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现,形似沙粒而得名。沙眼衣原体一般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播,如用脏手揉搓眼睛,共用毛巾、脸盆、手绢等。沙眼急性发作时,眼睛发红,有异物感,怕光,眼部分泌物增多,迎风流泪,眼结膜上可见滤泡及乳头增生。此时可应用利福平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酞酊安眼药水、红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等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治疗,一般症状会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逐渐进入慢性期,儿童眼睛平时会出现轻微的干涩痒感和异物刺激感,由于眼部分泌物少量增加,在眼角部易堆积成“眼屎”,早晨起床时上下睫毛有时会黏在一起。继续发展成重症,则会出现合并症,如眼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并且眼球干燥等症状更加明显,甚至会影响到视力。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并且沙眼可反复感染,治愈后也可重复感染,所以要重视沙眼的预防工作。家长及老师要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生活的环境,应注意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固定枕头、枕巾,并定期消毒处理。

(责任编辑:刘振龙)

2008-04-22 18:13: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沙眼衣原体DNA检测结果小于5.00E+02怎么回事,怎么办
沙眼衣原体DNA检测结果小于5.00E+02是指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值。一般情况下,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值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有可能是假阴性、标本污染、操作不当、实验室误差等原因引起的。1、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时处于窗口期,此时体内可能还没有产生抗体,从而出现上述情况。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恢复正常。2、假阴性如果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正处于疾病发作期间,可能会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再次进行复查,并且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3、标本污染如果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样,可能会导致标本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到检查的结果。因此,在做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前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触摸局部,以免造成感染的情况发生。4、操作不当如果在进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时,医生的操作手法不当,也会导致检查结果受到影响。可以更换其他医院重新进行检测,以明确诊断。5、实验室误差如果检测的实验室存在设备老化,检查所需其他条件不达标等情况都会形成实验室误差,会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影响,建议更换到正规的三甲医院进行检查。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大的波动,造成心理负担,影响身体健康。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惯性流产怎么调理身体,还能生孩子吗
惯性流产,现称为复发性流产,患者可从生活习惯、心理调节等方面调理身体。复发性流产患者经过适当的调理和治疗后,多数是可以生孩子的。建议在备孕期间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确保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再受孕。首先,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正常,保证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的稳定,为受孕和胚胎发育创造良好的内环境。建议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其次,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维持内分泌平衡至关重要,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排卵异常、黄体功能不足等问题,影响受孕和胚胎着床。女性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患者通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可以明确导致流产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再次流产的风险。例如,因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流产,可通过补充孕激素来维持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通过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有利于胚胎发育。其次,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殖功能,为受孕和胚胎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这种情况下,女性是可以考虑生育的。此外,怀孕后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