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鼻炎竟会导致“熊猫眼”

  鼻炎确实是很烦人的疾病,患上鼻炎,那些流不完擤不掉的鼻涕、鼻痒、喷嚏连连等等都让人心烦和尴尬。并且还可能会呼吸不畅,头痛头晕,甚至听力障碍。

  故事一则:管小姐是家电行业的高级销售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最近这段时间冷热交替,管小姐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鼻炎也犯了。但是实在抽不出时间,硬是拖了两周才去医院就诊。还告诉医生,鼻炎犯了,晚上睡觉都睡不好,熊猫眼都出来了。

  专家分析:熊猫眼可能是鼻炎导致的

  耳鼻喉中心董玉礼教授:她的黑眼圈,并不一定是睡眠不足引起,有可能是由鼻炎或者鼻窦炎引起的持续性鼻塞,造成双眼下眼睑靠鼻子的地方充血,从而出现黑眼圈;现在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疲劳,出现黑眼圈是很常见的情况,对于这种状态,男人大部分置之不理,女人则大把大把地花钱去买名牌眼霜进行保养,其实,大家都忽视了鼻炎和鼻窦炎是导致黑眼圈的另外一只“黑手”。

  专家支招:鼻炎导致的黑眼圈怎么办?

  这类黑眼圈的主要特征是眼下血管呈蓝青。这类黑眼圈的人主要是有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的人,因为这类人的血管中容易有发炎物质,会引起皮下血管扩张,引起血管轻微淤血,会导致眼睛下皮肤常常会有蓝青色的黑眼圈的产生。董玉礼教授特别介绍了去除这类黑眼圈的独门方法:就是使用荸荠。荸荠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铁和蛋白质,这些成分有助加速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这种方法100%天然又不怕过敏,具体是将切成片的荸荠平放在眼圈上,15分钟后洗净即可。一天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故事二则:小方今年26岁,有着近5年的鼻炎史。2年前他发现自己听力出现了问题,同事在稍远的地方讲话,如果不仔细去听就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这常常让人误以为他故意不吭声,弄得他挺苦恼。

  专家分析:听力障碍有可能鼻炎惹的祸

  在外耳道深部有一个叫鼓膜的膜状结构,将外耳与中耳分开。正常情况下,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相等,并随声波产生振动,将声音信号传至大脑。鼻炎为什么会导致听力障碍呢?这是由于发生鼻炎时,鼻黏膜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不仅使鼻通气功能受到影响,还会波及咽鼓管,使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失去平衡,从而影响声音信号的传播。” 炎症也会波及咽鼓管,致使变得狭窄或闭塞,导致中耳膜产生负压,使耳鼓膜产生内陷影响听力。由于咽鼓管闭塞,中耳粘膜渗出的物质不能从咽鼓管排出,导致分泌物在中耳膜堆积,时间久之,使骨膜增厚影响其活动,产生听力下降。

  感冒或鼻炎发作擤鼻涕时会觉得耳朵嗡地响一下,实际上就是气流由咽鼓管冲入了中耳,当气压平衡后,听力就又恢复正常了。当鼻炎加重或频繁发

  作时,咽鼓管会发生持续性功能障碍,造成中耳腔负压,中耳腔中毛细血管内的血清就会随之渗出到中耳腔,造成分泌性中耳炎。进一步就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

  专家支招: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怎么办?

  在出现耳鸣且经常发作、久治不愈时,就应该考虑鼻腔有否疾病及鼻咽病变的可能性。此时要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千万不要擅自以为是压力过大造成,就疏忽治疗,产生不可逆的听力缺陷等严重结果。

  小编说话: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像简小姐那样长伴左右的“熊猫眼”也是让人很难接受,不仅如此,严重的鼻炎还可能导致鼻梁弯曲、扁平,更加影响容貌。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鼻炎征兆,应该要及时就医。

  鼻炎竟会导致“熊猫眼”小编推荐:慢性鼻炎用药有讲究》——慢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鼻塞、流涕,病人常会自作主张滴呋麻滴鼻液,吃点鼻炎片,有的甚至因为长期滴用血管收缩剂而惹来一种药物性鼻炎,那真是适得其反,招来更多烦恼......详情请点击查看

(实习编辑:刘新兰)

2009-08-18 16:36:00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涛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过敏性鼻炎白天没事晚上严重怎么回事,怎么办
过敏性鼻炎白天没事晚上严重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晚上睡觉时体位发生变化、昼夜温差过大、饮食不当以及迷走神经兴奋等原因导致的。 1、环境因素 如果室内存在花粉或尘螨等物质可能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在夜晚时由于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频率会逐渐减慢,从而导致上述情况发生。可以注意开窗通风,并且远离有致敏原的地方缓解。 2、晚上睡觉时体位发生变化 晚上睡觉时,人体处于平躺的状态,头部和面部的血流速度会比白天慢。当过多的血液积聚在鼻黏膜下时,患者会出现清鼻涕、鼻塞的症状,鼻黏液肿胀症状也会更加明显。如果经检查确认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根据医生的指导积极使用抗组胺药来缓解不适的症状。 3、昼夜温差过大 如果患者所处环境昼夜温差过大,晚上时外界温度突然下降,就会导致冷热交替太过迅速,诱发过敏性鼻炎,一般情况下这时的症状会比白天更加严重。 4、饮食不当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合理饮食经常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功能,也会使体内湿气过重诱发以上现象。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的方式改善,尽量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也可以适当喝些红豆薏米粥辅助调理。 5、迷走神经兴奋 人体的迷走神经在夜间休息时比较兴奋,就会导致各种腺体的分泌增加。当过敏因素刺激鼻黏膜和神经时,鼻黏膜中腺体的分泌会显著增加,清鼻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就会比白天更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尽量避免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避免海鲜、腌制食品、芒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过敏性鼻炎可以按摩哪些穴位
过敏性鼻炎穴位一般可以按摩迎香穴、合谷穴、风池穴、印堂穴、天府穴等穴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症状。 1、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鼻唇沟中,在局部适当按摩能够起到疏风清热、通利鼻窍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2、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 3、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舒筋通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 4、印堂穴 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处于督脉之上,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醒神通窍、疏风清热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 5、天府穴 天府穴位于颈部,在前正中线上,天府穴的顶端,直上延伸到发际线的中1/3处,可以起到疏风清热、宣肺宁心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 另外,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治疗,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怎么分辨鼻炎咳嗽和感冒咳嗽
鼻炎是指任何引起鼻部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伴随症状、发病部位、诱发因素、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式等方法来分辨鼻炎引起的咳嗽与感冒导致的咳嗽。1.伴随症状:如果患者在出现鼻炎时,还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则可能是由于过敏性鼻炎所引起的咳嗽;而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则通常会伴有发热、头痛、咽喉痛等症状。2.发病部位:当患者的鼻腔受到炎症刺激后,可能会引发鼻黏膜水肿、充血等情况发生,进而会导致空气无法正常通过鼻子进入肺内,此时就会使患者出现咳嗽的症状。而感冒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痰、咽干等。3.诱发因素:对于因接触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的鼻炎咳嗽而言,在脱离这些环境之后即可得到缓解;而对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咳嗽来说,并不能够完全依靠脱离不良环境来改善病情。4.检查结果: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时,鼻炎咳嗽多无明显的阳性反应;而感冒咳嗽则可能提示存在白细胞计数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加等情况。5.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的病因,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对于鼻炎咳嗽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感冒咳嗽患者,则需遵医嘱服用复方氨酚烷胺片、阿司匹林泡腾片等抗感冒药进行处理。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粉尘等有害物质长期积聚于室内。同时还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若出现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刘土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善居住环境、局部清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1.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尘螨等过敏原的暴露,定期清洁鼻腔,减少鼻腔感染的机会。2.局部清洗:遵医嘱使用温热的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洁鼻腔,除去脓痂和臭味,保持鼻腔黏膜的清洁和湿润,从而减轻鼻腔干燥、鼻塞等症状。3.药物治疗:在急性期或发生急性感染时,可以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口服,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以抑制细菌增长,保持鼻腔稳定的细菌环境。4.物理治疗:如微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状态,有助于缓解鼻腔干燥、鼻塞等症状。5.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久治不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鼻腔黏骨膜下填充术、鼻腔外侧壁内移术、前鼻孔闭锁成形术等,目的是通过手术使鼻腔缩小,通气量减少,从而降低鼻黏膜水分的蒸发,减轻结痂形成,改善通气过度、头痛等相关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和治疗萎缩性鼻炎的重要措施。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