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噪声会造成那些身体的损害

  家用电器直接造成室内噪声污染。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的发展,家庭中家用电器的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大,据检测,家庭中电视机、收录机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至80分贝,洗衣机为42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50分贝。近几年家庭卡拉OK机广泛流行,有些人不顾他人的幸福,沉醉于自我的享受之中,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噪声的污染强度。室内噪声污染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

  (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2)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中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 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4)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剌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5)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6)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女性受噪声的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性机能紊乱等。专家们曾在哈尔槟、北京和长春等7个地区经过 为期3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噪声不仅能使女工患噪声聋,且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有不良影响。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可致畸胎。国外曾对某个地区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声。

  (7)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声所致。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分贝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8)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觉、视野发生异常 。 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2009-06-20 02:09:00浏览6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中暑有哪些症状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其症状涵盖体温升高、神经系统异常、循环系统表现等方面。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可给予适量淡盐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饮品,但要注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1、体温升高:这是中暑最为直观的症状之一。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中,散热困难,体温调节中枢失控,便会导致体温急剧上升。轻症中暑时,体温可能达到38℃以上;而在重症中暑阶段,体温甚至可飙升至40℃及以上。2、神经系统异常:中暑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显著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感觉头部昏沉、胀痛,仿佛有重物压迫。随着病情进展,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中暑引发的身体应激反应刺激了胃肠道。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神情倦怠,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3、循环系统表现:中暑状态下,循环系统也会出现一系列异常。由于高温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为了维持机体供血,心脏需加大泵血力度,从而引发心率加快,患者可自觉心慌、心悸。同时,体表血管扩张会使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进而出现面色潮红。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如高热不退、意识不清等,务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进行专业的降温、补液等治疗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高温天气下,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预防中暑的发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