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打鼾是大病 引发全身疾病

  “今晚不用分床睡觉啦!”成功治愈鼾症的男性感叹地说。

  从武警医院耳鼻喉中心了解到,不少妻子为了躲避丈夫睡觉如打雷一般的鼾声,不得不分床睡。专家指出,成人打鼾不仅影响生活质,严重打鼾可致猝死,患者应该及早治疗。

  治疗鼾症已婚男性居多

  据了解,昨日,多名打呼噜患者在武警医院治愈出院,其中不少男性在妻子的陪伴下出院。增城的吴先生由于睡觉打呼噜的声音特别响,妻子即使睡着了也会被吵醒。因此,自新婚之日起就不得不与妻子分床而居,让本应恩爱甜蜜的夫妻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后来吴先生听说打呼噜也是病,可以治疗,于是慕名到武警医院向睡眠呼吸专家求助。经咨询,吴先生了解到自己是患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鼾症。

  长期打鼾搞垮身体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晚上会打鼾,成人则伴有频繁呼吸停止、睡眠反复憋醒、睡不解乏、白天困倦、嗜睡;同时,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学习能力降低;儿童则出现多动、智力及身体发育较同龄人慢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睡眠呼吸专家胡海文指出,伴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氧,时间久了,会引起人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乱,造成多种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而脑梗、中风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性功能障碍等都是打鼾的副产品,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

  睡眠监测综合治疗可除打鼾

  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科学的检查是正确治疗的关键。胡海文主任介绍,目前临床大都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来检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做出诊断,对其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并根据打鼾形成的不同原因及病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耳鼻喉科的常规检查及内窥镜、纤维电子镜等检查,主要针对打鼾的病变部位,如软腭低垂、扁桃体增生肥大、咽喉部软组织肥厚及上呼吸道疾等,而多导睡眠监测则可以发现和评价呼吸暂停和缺氧的程度。

  作为武警部队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耳鼻咽喉研究所,武警医院引进美国Alice-4多导睡眠监测,拥有华南地区耳鼻咽喉科最大的睡眠呼吸监测中心,已成功为数量众多的鼾症患者解除了痛苦。

  健康小贴士

  打鼾与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耳鼻喉关系密切,身体较胖、脖子短或粗大以及年龄大的人要格外注意。医生提醒,预防打鼾要注意:

  1.控制体重;

  2.侧卧睡觉;

  3.避免睡前服用会导致肌肉松弛的安眠、降压类药物;

  4.避免过度劳累、饮酒过量;

  5.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增强肺功能;

  6.预防感冒并及时治疗鼻腔堵塞性疾病


打呼噜引发全身疾病更多五官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五官频道——中国第一五官疾病门户

(责任编辑:刘振龙)

2009-05-15 09:52:00浏览8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小舌头是什么部位
小舌头,医学上称为悬雍垂,是位于口腔后部、软腭游离缘中央的一个向下突出的小圆锥体。其是口腔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辅助发音、参与吞咽及呼吸调节等功能。悬雍垂的存在不仅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还在发音过程中起到调整音调和音色的作用。悬雍垂位于软腭的游离缘,形状如锥体,表面光滑湿润,呈粉红色。其由肌肉和黏膜构成,肌肉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吞咽时向上收缩,避免食物或液体进入鼻腔。悬雍垂的黏膜则富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对触觉和温度等刺激较为敏感。当人体吞咽时,悬雍垂会协同软腭和其他吞咽器官,形成封闭通道,防止食物和液体误入呼吸道,确保吞咽过程的安全与顺利。除了上述功能外,悬雍垂还对发音起着重要作用,发音时,空气通过声带振动后,需要经过口腔和鼻腔的共鸣腔来调节音色和音调。悬雍垂作为口腔后部的一个重要结构,能够改变口腔共鸣腔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影响发音的音调和音色。如在发出某些元音和辅音时,悬雍垂的位置和形状变化会显著影响发音效果。如果悬雍垂过长、发炎或受到损伤等,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悬雍垂过长导致的不适,如异物感、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等,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常见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和甲硝唑等,可用于治疗悬雍垂发炎等感染症状,具体的药物需遵医嘱选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促进悬雍垂的康复。同时,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舌头会有裂纹吗
虽然舌头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裂纹,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这一症状。通过了解裂纹舌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口腔健康。舌头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其表面通常覆盖着光滑且连续的舌黏膜。然而,当人体出现一些特定的生理变化或病理状态时,舌黏膜的完整性可能会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舌头上出现裂纹。这些裂纹可能呈现为叶脉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医学上称之为裂纹舌。裂纹舌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从出生起就具有舌黏膜易于形成裂纹的特质。这类裂纹通常不会伴随不适症状,且对健康无显著影响。另一方面,营养元素的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2的缺乏,可能导致黏膜受损,阻碍体内胶原的形成,进而引发舌裂。此外,阴虚内热、年龄增长以及某些疾病状态,如梅罗综合症、干燥综合症等,也可能导致舌头上出现裂纹。这些因素通过影响舌黏膜的代谢、修复能力或整体健康状况,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导致裂纹舌的形成。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2,这有助于维护舌黏膜的健康。其次,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清洁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感染风险。对于由疾病引起的裂纹舌,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口腔湿润,也有助于缓解裂纹舌带来的不适。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小孩舌头红是怎么回事
小孩舌头红的病因多样,既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如饮食刺激、口腔卫生不良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如舌炎、感染性疾病等导致。一、非疾病因素:1、饮食刺激:食用过烫、过酸、过辣或过硬的食物可能直接刺激舌部黏膜,导致舌头红肿或疼痛。例如,热汤、柑橘类水果、辣椒或坚果等食物可能损伤舌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建议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度适宜、质地柔软的食物,以减少对舌部的刺激。2、口腔卫生不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或口腔清洁不足可能导致食物残渣和细菌在舌面堆积,引发舌部炎症或感染,导致舌头红肿。此外,舌苔过厚也可能掩盖舌部红肿的症状。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定期清洁舌面,保持口腔卫生,必要时可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二、疾病因素:1、舌炎:舌炎是指舌部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能由感染、过敏或免疫反应引起。舌炎常表现为舌部红肿、疼痛或灼热感,严重时可能出现溃疡或舌乳头萎缩。治疗舌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炎药物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局部止痛药物如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2、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直接损伤舌部黏膜,导致舌头红肿。例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引发鹅口疮,表现为舌部红斑和白色假膜;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舌部蜂窝组织炎,表现为红肿和疼痛。治疗感染性疾病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混悬液、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若舌头红肿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均衡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舌部红肿的发生和复发。
周林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口腔溃疡舌头烂了怎么办
当出现口腔溃疡舌头烂了的情况,可从口腔清洁护理、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以及生活作息调整这几个关键方面着手应对。口腔溃疡指口腔内的唇、颊、舌等部位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缺损,舌头烂了通常也是黏膜破损的一种表现,常伴有疼痛、红肿,会影响进食与说话,以下是具体解决办法。1、口腔清洁护理:可使用淡盐水漱口,每日饭后及睡前进行,能辅助减少细菌滋生,防止感染加重。也可遵医嘱选用具有杀菌功效的医用漱口水,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按说明书要求含漱,帮助清洁口腔各个角落,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环境。2、药物治疗:药物能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对于口腔溃疡,可遵医嘱局部涂抹口腔溃疡散,其含有青黛、冰片等成分,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直接敷于创面上,每日数次。舌头烂了若伴有炎症,可使用西瓜霜,其对口腔黏膜炎症有良好的消除炎症效果,喷于患处,减轻疼痛与红肿,加速舌头破损处的恢复,用药期间需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3、饮食调整:合理饮食有助于病情恢复。应避免食用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坚果等,这些食物易刺激破损黏膜,加重疼痛,甚至导致创面扩大。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像橙子、菠菜,维生素可促进黏膜修复。同时,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等。4、生活作息调整:充足睡眠能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紧张,长期压力过大易扰乱身体内分泌,削弱免疫力,诱发或加重口腔溃疡。可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散步、瑜伽,舒缓身心,促进身体恢复。若口腔溃疡舌头烂了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全身性疾病引发口腔问题。日常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定期更换牙刷,减少细菌残留,预防口腔溃疡发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