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没事喜欢挖耳朵?别挖了,“耳屎“的作用可大了

别挖耳朵,耳屎作用可大了

  重庆有一种群体叫“耙耳朵”,那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耳朵的那些事儿——挖耳朵。挖耳朵是一件很常见的事,很多人都有这一习惯,特别是在“耳屎”作怪导致耳朵发痒的时候。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如果挖耳朵的方式不对,便很容易伤害到耳朵。例如:用手指、挖耳勺、火柴等坚硬物体挖耳朵等。耳朵非常敏感、脆弱,挖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朵感染,甚至还可能引发永久性的伤害。

  ◆关于“耳屎”的那些事儿

  “耳屎”的属性

  人们常把耳朵分泌物叫“耳屎”,其实在医学上它叫耵聍。据了解,耳屎呈酸性,能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与耳道壁上的耳毛共同组成防御外部细菌的一道防线。但人们常鉴于形象,或者耳屎积累多了,在外耳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以致大家会频繁掏耳朵。

  如果挖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就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

  “耳屎”其实并不脏

  “耳屎”其实并不脏。它是耳朵分泌的物质,可防止霉菌等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还可防止小虫接近,全都清理干净反而会有损害。有些人由于遗传因素,耳垢非常多。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自己清理,尽量去医院找医生帮忙。

  医生建议,尽量减少挖耳朵的次数,如果平时实在忍不住想要自行清理,可以用棉棒轻轻在耳朵附近清理,注意不要放得太进去,大概1厘米深就可以了。

  ◆清理耳朵的方法

  1、可以用盐水清理耳朵。将盐水滴入耳道中,摇晃几下,然后冲洗干净。

  2、婴儿油、矿物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都可以用来清理耳朵。如果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过敏,最好先涂抹在手腕上,一个小时后没有过敏反应再使用。

  3、使用过氧化氢清洁耳朵也不错。这也是常用的耳道清洁液体。

  4、最好购买专门的滴耳器,使用这样的设备将液体滴入耳道中。

  5、如果担心自己操作会出现意外情况,还可以去找医生,他们那里总会有合适的工具。

  专家强调:如果耳垢不是太多,还是不要挖耳朵了,不管是棉花棒还是其他工具,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2017-06-20 00:08:01浏览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