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孩“耳朵”出问题警惕是“鼻子”惹的祸

  很多孩子的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孩子因耳朵疼痛或听力下降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开出的药方中常常会有治疗鼻子的药物,甚至有时只有鼻部药物。因此,很多家长会犯嘀咕,医生的诊断治疗对吗?不给耳朵用药会不会耽误孩子的病情?其实,医生这样的处理是有根据的,很多时候小孩耳朵的问题都是鼻子招来的祸。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个管道相通,我们称之为“咽鼓管”,这是耳朵与外界交通的唯一通道,通过这个管道的不断开放和关闭,耳朵才能保证内部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我们才不会感觉到耳朵闷堵不适。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与关闭是人体自动调节的,我们的吞咽、咀嚼等动作都可以引起咽鼓管的开放,乘飞机时空乘人员经常提醒大家耳闷不适时做吞咽、张口或打哈欠的动作来缓解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咽鼓管是耳朵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因此一旦咽鼓管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耳朵的反应,而咽鼓管的外部出口就位于鼻腔的后部,因此当鼻子出现阻塞、炎症等问题时就很容易波及咽鼓管的外口,造成咽鼓管的阻塞。咽鼓管阻塞后就会使耳朵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当内部的空气被吸收后就会形成耳内的负压,耳内的负压会造成耳部闷堵不适,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引起周围粘膜的炎症水肿和渗出,形成耳内积液,从而引起听力的下降。当鼻腔有急性炎症时,细菌还可以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到耳朵内,引起急性中耳炎,严重时可以引起耳朵的化脓,鼓膜破裂。这些情况下,治疗鼻子才能从根本上治好耳朵。

小孩“耳朵”出问题警惕是“鼻子”惹的祸

  除了鼻腔炎症会引起耳朵出现问题外,还有一个儿童常见疾病也容易引起耳朵的问题,那就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部的一团淋巴组织,其作用类似于扁桃体,儿童时期比较发达,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但是,当腺样体过度肥大后就会压迫阻塞咽鼓管的外口,引起咽鼓管的阻塞,从而引起耳朵的相应症状。此外,由于肥大腺样体的阻塞,鼻腔分泌物的引流受阻,自洁能力下降,从而造成鼻部炎症的发生,引起粘膜的水肿,进一步加重咽鼓管的阻塞。那么,家长们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腺样体肥大的问题呢?腺样体出现肥大时还会引起儿童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这种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本身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反复“鼻炎”及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就应该到医院去进行专科检查,及时对因治疗,以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听力。(清华长庚医院 尹国平)

2016-02-29 15:08:13浏览7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