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妈妈需要对宝宝听力进行观察

  弥补先天听力障碍

  有人天生就有听力障碍,如果能够在出生时就发现这一点,并且在学会说话前就接受正确的干预和训练,那么就有可能和平常人一样生活。

  人生的第一个听力检查

  正常新生儿中,出现双侧听力障碍的几率为0.1%~0.3%,其中重度听力障碍出现的几率为0.1%,如果是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的几率将会提高到22%。因此,有的宝宝一生下来就有听力损失,如果没人发现,那么他/她就将失去最好的干预时机。幸好,现在我们可以在新生儿还不到1个月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听力损失筛查。先进的仪器可以检查宝宝给大脑传递声音的神经电信号是否正常,这是完全无痛的。即使明确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如果在他们出生后6个月内开始进行科学的干预和康复训练,那他们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过完一生。否则,他们可能面对语言发育、教育、就业和婚姻中的一系列问题。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

  胎宝宝在妈妈子宫内时就有可能因为宫内感染或者药物导致听力受损。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梅毒弓形虫病等感染有可能损害胎宝宝的听力;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接触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也有可能伤害胎宝宝的听力;另外,辐射也有可能伤害胎宝宝的听力。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如果有以上情况,那么在宝宝出生后,应该特别注意检查和观察宝宝的听力状况。

  妈妈需要对宝宝进行观察

  如果宝宝没有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那么妈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注意观察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

  宝宝0~28天:当听到平缓的声音时,会睁大眼睛、皱眉、微笑,活动减少,表现安静;听到突然出现的较大声音时,会出现颤抖等受到惊吓的动作;听到亲切或熟悉的声音,会停止哭闹,喜欢听高音调的声音和妈妈的声音。

  宝宝1~3个月:当大人用语言引逗时,宝贝能够听到,并做应答式的回答,如发出“哦”、“啊”、“唉”等声音;听到柔和、悦耳的音乐时,会开心地笑并安静下来;听到刺耳的声音,如噪音、打击乐等,会躁动不安。

  宝宝4~5个月:即使看不到妈妈,但只要听到妈妈的声音,他就会安静下来或笑起来,把头或眼睛转向妈妈发出声音的方向;如果遭到呵斥或责骂,宝宝会流露出害怕的表情;对发声玩具很感兴趣。

  宝宝5~6个月:能感知习惯的语音,并知道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叫他的名字时,会转向呼叫者,并通过微笑表示应答。宝宝越大,对声音的反应越大、速度越快。如果在宝宝背后一米发出声音,例如摇晃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拍手或者叫宝宝,他都没有反应,那么他的听力可能有障碍,最好能够立即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

2015-03-08 00:11:50浏览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