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4岁多的小姑娘呼噜声比老爸还响

  5月下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开出儿童鼾症专科门诊,专门收治呼噜打得惊天动地的小孩。

  “我们耳鼻咽喉科20%-30%的病人是来看打呼噜的,而且有数据统计,5-13岁的孩子打呼噜的占5%-13%。孩子打呼噜,严重了,就需要治疗。”浙医儿院耳鼻咽喉科付勇副主任医师说。

  鼾症专科门诊开到现在不足两周,付勇医师已经为两位小朋友做手术治疗打呼噜了。

  4岁多的小姑娘呼噜声比老爸还响

  其中一位是4岁9个月的小姑娘涵涵。

  “我女儿,真是要给她吓死,每天晚上睡觉我都提心吊胆。她每天晚上要打呼噜,呼噜声比她爸爸还要响。关键是,呼噜打着打着,突然没声音了。比如说‘呼’一声气吸进去,却没有吐出来的气,吊在半空中,可以停两三秒钟。有时候气喘不过来,就会咳嗽。”妈妈说。

  付医师检查发现,小姑娘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导致上气道阻塞,得做手术。

  一听要动手术,涵涵妈妈一开始很难接受。

  付医师解释说,涵涵这种打呼噜的方式属于比较严重的儿童鼾症,专业名称叫做“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会造成孩子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孩子白天精力不集中,甚至影响今后智力和身体发育。

  前天,涵涵做了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腔镜下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住院四五天就可以出院。

  “女儿的呼噜已经好起来了,手术做完那天晚上就睡得特别好。”涵涵妈妈说。

  经常感冒、扁桃体发炎的孩子

  打呼噜的概率就比较大

  这么小的孩子,呼噜怎么会这么严重?

  涵涵是个早产儿,怀孕到7个月时生下来,在保温箱里待了一个多月。

  早产儿弱小体质差,长到6个多月时,就经常感冒、发烧。几乎两个月发作一次。付医师仔细翻看涵涵的病历问涵涵妈妈,“每次感冒,都有咳嗽?都有扁桃体炎?那个时候,孩子是不是吃不下东西?”

  涵涵妈妈连忙点头,“是的,几乎每次感冒都‘咳咳咳’,脸孔胀得通通红,不肯吃东西。”

  “你女儿这个呼噜和经常感冒、经常有扁桃体炎有关。”付医师说。

  腺样体和扁桃体都是人体的淋巴组织。正常的孩子,腺样体和扁桃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最为肥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

  而经常感冒、发烧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炎症反复刺激腺样体和扁桃体,导致病理性的增生,阻塞鼻咽部和咽喉部,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出现睡眠打鼾,甚至呼吸暂停等严重症状。

  “可以说,90%以上的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有关。”付医师说。

  每年发扁桃体炎超过4次

  就要考虑切除扁桃体

  大部分严重的儿童鼾症和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有关,所以在临床上,手术切除腺样体和扁桃体能够有效治疗儿童鼾症。

  但是,不少家长有疑问,医生都说了,儿童的扁桃体10岁以后会慢慢萎缩,而且扁桃体还是人体的免疫组织,那是不是没有必要切除?

  付医师说,扁桃体到底要不要切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孩子每年感冒发烧,并发扁桃体炎超过4次,就要考虑切除扁桃体。而且,不用考虑孩子的年龄,再小的孩子,每年扁桃体发炎次数过多,也建议积极手术治疗。

  “如果孩子因扁桃体肥大,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更要切除扁桃体了。”付医师说。

  扁桃体位于人体咽喉部的后端,在儿童时期,扁桃体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能抑制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

  但是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扁桃体就变成细菌的病灶,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和病毒以此为大本营,产生各种炎症反应,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急性肾炎甚至风湿性心脏病等,也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同样,位于鼻咽后部的腺样体也一样,鼻炎和感冒引起腺样体病理性增生,鼻阻塞加重,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病情更加严重。如此恶性循环,腺样体成为鼻部炎症的病灶。医生会建议家长,让孩子接受腺样体切除手术。

  一般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医生做手术时,会把两个组织一起切除。

  不过,如果孩子的鼾症没有到呼吸暂停的地步,是不需要手术的。孩子侧睡、适当减肥,都可以预防鼾症。

2014-06-12 01:23:11浏览10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肝胆湿热、胃阴不足、肝气犯胃等原因引起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可以增强体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情志不畅 若是长期情绪抑郁,可能会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淤积在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可能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口苦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 4、胃阴不足 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阴不足,使胃失去阴液濡养,胆汁上泛,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胃脘疼痛、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5、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能与情志因素、病邪侵扰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