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耳部感染成导致湖南儿童耳聋的头号杀手

  长沙不少幼儿园体检后,家长被告知孩子“听力”有问题。到医院检查,部分儿童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需要药物治疗,有的甚至要动手术。这让家长不理解了,我家孩子平时交流没有发现问题,耳朵也没有喊过疼,怎么会得这个病呢?据湖南省儿童医院专家介绍,约90%的学龄前儿童曾患过分泌性中耳炎!

  根据湖南省儿童医院2009年至2013年五年间接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急诊患儿287083人次数据分析,约10%是因耳部感染才来就医,或是在检查鼻炎鼻窦炎等疾病时发现并发的耳朵疾病,排名前三位的耳疾病种为中耳炎、外耳道感染、外耳湿疹

  分泌性中耳炎,也称渗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年幼儿童常见,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会有听力下降,病程迁延引起传导性耳聋,听力渐渐下降,当中耳积液越来越粘稠,甚至胶耳,导致听力无法恢复。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避免听力下降。

  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陶礼华教授介绍,约90%的学龄前儿童曾患过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有关。早期轻微的传导性耳聋经常为家长所忽略,家长只是觉得最近孩子看电视声音比较大,或喊他不回答。分泌性中耳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自愈性,但如果发现孩子在听力方面存在问题,或有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因素如鼻塞、打鼾、腺样体肥大、经常感冒等,建议到医院检查排除病因。

  陶礼华教授介绍,耳部感染是儿童耳聋的最大杀手,所以首先要防止耳朵发炎。中耳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耳咽管,小孩的耳咽管比较短、宽且直,鼻子和咽部的细菌很容易侵入。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或当婴儿吐奶或呛奶时,细菌很容易从耳咽管进入到中耳。因此给婴儿哺乳时姿势要正确,避免躺着喂奶,应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哺乳。如果母乳过于充足、压力过大,可按住乳房控制奶量,以免婴儿来不及吞咽而误入耳咽管。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吃完奶把孩子抱起来轻轻拍背,使胃里的空气及时排除避免吐奶。此外,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注意不要让污水进入耳道内;如果不慎有水进入耳朵,把头偏向该侧、小心牵扯耳廓让水流出。

  陶礼华教授提醒,“耳聋没得治”的说法早已过时,随着生物医学快速进步,目前大部分的耳聋疾病可以通过医学手段干预得到治愈或改善。大部分耳病是可以治愈的,但人们不善早发现、早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或疗效不佳。

2014-06-02 16:07:24浏览12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