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别让您的耳朵受委屈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已有 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 。然而,其中50% 的听力残疾人其实是可以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的。对此,莱西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室提醒广大市民关注耳朵健康,了解伤害听觉的几大杀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让耳朵不再受委屈。

  适当远离耳机、手机,谨防帮手变“杀手”

  如今,耳机几乎成了年轻人形影不离的物品,但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由耳朵的帮手变为耳朵的“杀手”。“耳机作为一个声源,非常靠近鼓膜,长期不间断的刺激会使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损伤,导致噪性耳聋耳鸣,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听力更受伤 。”据莱西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室董主任介绍,据权威机构统计,青少年经常长时间听音乐,耳聋可能要比父辈提早30年。而通常来说,头戴式耳机比耳塞式耳机要好一些,因为使用前者使声音经过外耳的缓冲,听到同等音量的音乐,后者比前者的音量则要高出7至9分贝。并且在使用耳机听音乐时要注意掌握“60-60”原则,即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还要减少聆听重低音和强高音等刺激性强的音乐。随着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年轻人假期里没事喜欢和朋友去“泡吧”,跟随着强烈的音乐尽情地放松自己。虽然酒吧所放的动感音乐不是通过耳机传播,耳朵本身也有抵抗反应,但是这种抵抗依旧经受不住长时间的持续轰炸,高强度的脉冲噪声刺激,会在瞬间损害听力。如果长期处于噪音中,听神经长期就会一直处于极度兴奋中,极易造成内耳毛细胞的劳损,并引发中枢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听力紊乱,发生耳聋等听力下降问题。37% 的听力残疾与噪音损害密切相关。

  “还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在跑步健身时听耳机,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音乐的节奏不仅会影响跑步的步伐,影响大脑的血流,使人更容易疲劳;而且跑步时,耳部供血量减少,容易受声音损伤 。有研究就说有氧运动时戴耳机听声音大的音乐,损伤危险性翻倍 。”同时,董主任也表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有的人一打起电话来常常是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极易对听力造成损伤 。“有研究就说使用手机超过四年、每天使用手机超过一小时的人,耳朵对高频声音的听力明显下降。经常打手机的人如果出现耳朵发热 、发胀或耳鸣等症状,那就表明其听力已经出现了高频损害。”据董主任介绍,近年来耳聋患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一些青少年因长时间用手机打电话,造成耳部血管痉挛,影响了局部供血,导致神经性耳聋。因此,打手机应长话短说,一次最好不要超过三分钟,并要调到适量音量接听电话。

  器官衰退及不良习惯可能造成听力减退

  生活中有些人有事没事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耳挖、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然而这么做往往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对此,董主任表示正确清洁耳朵的方式有以下三种。首先,活动下巴使其自然排出,耳垢通常是下巴一活动就连动外耳道,会自然排到耳外,清洁耳朵的时候只要将外面的及在耳眼周围的耳垢轻轻擦掉即可,没有必要将其从里面勉强抠出。其次,可以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也可以用耳道勺轻轻地将耳屎掏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还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如果耳道发痒,可用手指按揉外耳道前的耳屎。“日常就诊的患者中,时不时就能看到耳朵出血的、耳朵鼓起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大人在掏耳朵的时候孩子撞过来了,还有一些就是因为被孩子乱动造成的,所以要格外注意。”董主任表示,在清理耳道的时候大家尤其应该注意身边的孩子。

  “要是一个人说话声音很大,或者与别人说话时经常"打岔",还答非所问,或者经常侧着脸与人说话,或者说话时尤其注意对方口形;或者有家人抱怨看电视时声音开得太大,或者经常要求别人重复刚说的话;再或者要求别人站在他的一侧说话……如果出现了以上情况,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就出现了听力减退的问题。”莱西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室董主任表示,人到老年,肌体各器官功能都会衰退,听觉器官也不例外。大约有30% 的人,到60岁左右时,会对高频的尖细声产生听力困难,50% ~70% 的老人到了70岁左右,存在高频听力损失。再加上老人容易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将会间接导致内耳和耳神经的病变。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治疗这些疾病推迟听力下降时间,减少可能加速听力减退的因素如噪音等。

  “但是大家要慎服抗生素,小心患上药物性耳聋。尽管耳毒性的药物临床约有90余种,这些年这个问题也得到了重视,但药物性耳聋依旧是后天性耳聋常见原因的第一位,每年大约有3万人因药物使用不当发生听力下降,小儿多见,大人也有发生。最常见的是氨基甙类抗生素,其他的还有抗肿瘤药物、利尿剂、抗炎止痛药等,大家要遵循医嘱谨慎服用。”莱西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室董主任提醒。

2014-06-05 15:20:00浏览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