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咽喉保健 警惕梅核气

  咽喉不适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造成不小的困扰。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咽喉不适只是局部感染,吃点抗生素,含点润喉片就好了。殊不知,咽喉不适与你的生活、心理密切相关,熬夜、疲劳、午饭后立即午睡,以及心理压力大都可能导致咽喉“报警”。

  熬夜疲劳都可能导致咽喉不适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陈少华介绍,导致咽喉不适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外界因素,干燥,冷热变化的环境都可能导致咽喉不适。而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粉尘天气也是咽喉健康的一大杀手。其次,一些局部感染,比如鼻窦炎、扁桃体发炎等,也会让患者产生咽喉不适的感觉。此外,咽喉不适也可能和全身的身体状况有关。

  陈少华解释,在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喉部充血,产生不适感。如果长期熬夜,日夜颠倒,作息不正常,口腔炎症的发病可能会增高。因为夜间是口腔分泌增多的时段,熬夜不睡觉会导致口腔分泌减少,不利于口腔健康。他举例,要值夜班的护士口腔炎的发病率较高,正是日夜颠倒的不规律生活导致。

  吃完就睡可能导致咽喉不适

  人们常说“午后小睡赛神仙”,殊不知,吃完饭后立即睡觉也有可能是咽喉不适的元凶之一。陈少华介绍,胃酸反流也是导致咽喉不适的一大原因,且近年来在咽喉不适患者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他解释,在吃完饭后,食物进入胃部,胃会分泌更多的胃酸对食物进行消化。这时就躺下睡觉,胃酸会随着食道反流,让胸部、食道、咽部产生烧灼感。尤其对四十岁以上的人群,食道收缩力有所下降,更可能导致胃酸反流。

  陈少华建议,吃完饭后,最好过两个小时再睡觉,如果没有条件,也应该在饭后适当走一走动一动,过半个小时再睡,以免胃酸反流导致咽喉不适。

  心理压力大会出现“梅核气”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大,陈少华提醒,咽喉不适也有可能和心理状态有关。他举例,临床上有一种咽部疾病“梅核症”,也叫“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物感,梗阻感,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在当吞咽口水吐不出,咽不下,有明显不适感。但在吃饭进食时,则毫无梗阻感觉。此类患者多是生活中节奏紧张,心理压力比较大。相反,如果吞咽口水没有不适感,而吃饭进食时有梗阻感,则可能是咽喉部位器质性病变。陈少华表示,保持良好生活规律,适当排解压力,对咽喉部健康也至关重要。

  TIPS:

  咽喉保健7大建议

  1 有咽喉炎的患者应当远离烟,酒,辛辣食物。

  2 最好少接触粉尘,刺激性气体。

  3 为避免胃酸反流,睡前两个小时最好不要进食。

  4 日常生活中多喝水,避免便秘等消化道不适导致的咽部不适。

  5 避免过度用声,特别是酒后过于兴奋,大吼大叫。

  6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自我调节,排解压力。

  7 注意口腔卫生。

2013-12-16 01:30:53浏览10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肝胆湿热、胃阴不足、肝气犯胃等原因引起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可以增强体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情志不畅 若是长期情绪抑郁,可能会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淤积在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可能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口苦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 4、胃阴不足 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阴不足,使胃失去阴液濡养,胆汁上泛,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胃脘疼痛、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5、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能与情志因素、病邪侵扰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