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心掏耳朵掏出外耳道肿瘤

  生活中,很多成年人吃完饭或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随便拿件东西掏耳朵。掏耳朵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但却偏偏有不少人掏出问题来。首先,随便掏耳,细菌就非常容易侵蚀到耳道里,比如拿个小火柴杆、发卡,这都很脏的,用这些东西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耳朵痒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事情,为了解决那种令人钻心的奇痒,人们习惯上用发夹、火柴、牙签、指甲等挖耳,以图一时之快。有些人甚至养成了事挖耳的习惯,却不知这极易导致癌症的发生。

    耳朵掏不对易致外耳道肿瘤

  经常反复挖耳,使得耳道皮肤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常喜欢挖耳道。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耳道痒或有堵闷感,有的是因为耳道里有“耳屎”(又叫耵聍),总喜欢拿牙签、火柴、发卡、耳挖等物,在耳朵里挖来挖去,觉得很舒服,其实这样做很不好,是一种坏习惯。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把鼓膜掏穿。如果掏耳非得掏到很深处才觉得“爽”,可能结果就是:鼓膜被掏穿。因为鼓膜其实就是一层非常薄的膜,下力太猛很容易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

  人的耳朵从外耳道口到鼓膜这一圆柱状的通道,叫做外耳道。其特点是弓形弯曲,皮肤薄嫩。耳道外半部的皮肤有丰富的毛囊及耵聍腺、皮脂腺。这些腺体分泌的性分泌物同皮屑及灰尘粘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耳屎”,医学名为“耵聍”。

  别看“耳屎”名字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耳屎”就有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因此不要经常进行抠挖。另外,外耳道的底部就是鼓膜,这是一层非常娇嫩的薄膜,万一在挖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戳破了鼓膜,轻者引起中耳炎,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一般少量“耵聍”会随人体走动时的震动自己掉出来,而大块的“耵聍”应请专科医生用专门工具“掏”,不能自己随便乱掏。如果耳朵实在太痒,应当上医院让医生进行专业的清洗。

  听力损伤全都可以预防

  几乎所有导致听力损伤的因素都是可以预防的,但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听力损伤的人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听力刻不容缓。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切忌长期食用高、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要戒除烟酒。避免噪音的接触,远离噪音:听收音机及戴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征。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将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经常按摩耳朵: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

  不要随便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积极治疗这类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的速度非常重要。


2013-01-07 00:17:31浏览8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土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掏耳朵后耳朵肿痛怎么办
掏耳朵后耳朵肿痛可以采取冷敷、耳道冲洗、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镇痛药物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冷敷 使用冰袋或者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轻轻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冷敷能够收缩毛细血管,减少局部充血水肿,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此方法适合轻微外伤或术后肿胀。 2.耳道冲洗 使用温盐水或医生推荐的专用溶液轻柔地清洁受影响的耳道区域,每日一次。冲洗可清除异物、分泌物及细菌感染源,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因耵聍堵塞引起的不适。执行时需注意控制水量以防耳内压力骤变造成损伤。 3.抗生素药膏 抗生素药膏如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使用时可用棉签蘸取黄豆般大小的药量涂于患处。上述药膏能预防或治疗由细菌感染所致之皮肤问题。适当情况下使用对促进伤口愈合有积极效果。但不宜长期连续大面积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或其他不良反应。 4.口服抗生素 根据医师处方选择合适的口服抗生素按时服用,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疗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此类抗生素通常可用温水送服,通过抑制或杀死致病菌来控制或消除细菌感染,从而缓解由其引起的肿痛现象。确保按时完成整个疗程以防止耐药性的发生。 5.镇痛药物 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镇痛药物可以快速缓解耳部急性发作的剧烈疼痛。上述药物可在饭后0.5-1小时服用,一般通过温水送服,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但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以免成瘾或掩盖其他潜在问题。 在处理耳部不适时,患者应避免用力搔抓或清理耳道,以免加重损伤。同时,应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接触水源,以防继发感染。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掏耳朵不小心掏流血了有事吗
掏耳朵不小心掏流血了是否有事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只是轻微的损伤,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一般不会有事。但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则可能有事。1.不会有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长期处于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耳道内受到细菌感染或者是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声音。此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听觉障碍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听力下降的症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使用棉棒蘸取酒精后擦拭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从而达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病情。如果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则不需要过分担心。2.可能有事: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而且出现了明显肿胀、化脓等情况,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配合医生通过清创引流手术的方式进行处理。术后还要注意伤口卫生护理,避免沾水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建议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经常用手去抠耳朵,以免加重病情。另外,也要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以免增加被传染的概率。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