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耳鼻喉 > 耳鼻咽喉疾病

非癫痫性肌阵挛

举报/反馈
2008-03-29 19:00:0039健康网社区

  肌阵挛是肌肉简单、快速的不自主运动。肌阵挛累及的范围可为局灶性、全身性或多灶性,对称或不对称,反复节律性或孤立性出现,自发或诱发出现。肌阵挛仅为一种临床症状,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对肌阵挛有多种分类方法,不同类型的肌阵挛具有不同的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

  癫痫性和非癫痫性肌阵挛

  癫痫性肌阵挛

  癫痫性肌阵挛性脑病

  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

  癫痫性负性肌阵挛

  病毒性脑炎(包括慢病毒感染)

  代谢性(包括内分泌性)脑病

  中毒性(包括药物副作用)脑病

  缺氧性脑病

  其他脑损伤

  非癫痫性肌阵挛

  肌张力不全性肌阵挛或其他不自主运动的片断

  原发性肌阵挛

  过度惊跳

  睡眠肌阵挛及睡眠周期性运动

  节段性肌阵挛

  腭肌阵挛

  扑翼样震颤

  肌阵挛的起源及性质

  皮层起源

  皮层下起源

  脊髓起源

  皮层反射性肌阵挛(癫痫性)

  网状反射性肌阵挛(癫痫性或非癫痫性)

  节段性肌阵挛或腭肌阵挛(非癫痫性)

  对肌阵挛症状首先应确定其为癫痫性或非癫痫性肌阵挛。除详细了解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对临床症状的仔细观察外,电生理检查对确定肌阵挛的性质非常重要。最好进行EEG和表面肌电图(EMG)的同步记录。

  非癫痫性肌阵挛中的很多种类已在前面介绍。此外以下非癫痫性肌阵挛在临床也可见到:

  1.肌张力不全性肌阵挛和其他不自主运动性疾病的片断 在肌张力不全或舞蹈症的病人,可有快速的肌阵挛抽动及缓慢的不自主运动。锥体外系病变如Wilson氏病、神经元轴突变性、Hallervorden-Spatz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akinson氏病等均可有肌阵挛的症状。诊断主要基于全面的临床评价。有报道丙戊酸可改善Huntington's病的肌阵挛,其机制可能涉及GABA系统。肌张力不全的肌阵挛可通过局部注射肉毒碱治疗。

  2.原发性肌阵挛(essential myoclonus)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例为家族性或散发性。10~20岁以内起病,肌阵挛为唯一的神经系统异常。肌阵挛可为全身性或局部性,抽动幅度多变,有些很轻微,一般在休息时出现,无反射性肌阵挛,但可能对酒精敏感。肌阵挛为良性经过,不影响正常生活。病人或其家族成员可伴有原发性震颤。

  3.清醒时的局部肌阵挛(10calized myoclonus during wakefulness) 为少见的生理现象,常发生在肌肉疲劳后。处于某种姿势且无支撑的肌群出现连续的肌阵挛性抽搐,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变换姿势后可消失。EEG正常。有研究提示肌阵挛起源于脊髓。

  4.节段性肌阵挛(segmental myoclonus) 由脊髓或脑干的节段性病变引起,如感染、变性、肿瘤或脱髓鞘病,偶可继发于腰麻后。临床表现为持续的节律性肌阵挛收缩,频率在0.5~3Hz不等,累及一侧或双侧下肢,或波及邻近的躯干部位,常自发出现,睡眠中亦不消失,但一般不影响睡眠。另一种脊髓性肌阵挛为非节律性的躯干肌阵挛抽动,引起颈部、躯干、膝、肘的对称性屈曲,可自发出现或因刺激诱发。

  5.腭肌阵挛(palatal myoclonus) 又称腭震颤,分原发性和症状性。原发性腭肌阵挛表现为一侧耳内反复的咔嗒声,也可归于特发性的节段性肌阵挛。症状性腭肌阵挛常伴有小脑病变。

  6.扑翼样震颤(asterixis) 又称负性肌阵挛(negative myoclonus),为反复出现的局部肌张力的短暂丧失,上肢更明显,如令病人双上肢向前平举,则可见因局部失张力而致一侧或双侧手臂频频下垂,如粗大的震颤。起源于皮层的负性肌阵挛为癫痫性,多为一侧性,肌阵挛症状与EEG的棘慢波有严格的锁时关系,常伴有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特别是与负性肌阵挛部位一致的部分运动性发作。非癫痫性的扑翼样震颤由皮层下损伤引起,常为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病的表现。

(实习编辑:王俏茹)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