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过敏性鼻炎常以感冒症状来“伪装”

  “医生,到底有没有什么有效的好方法能减轻我儿子的痛苦啊?每当天气转凉,他的子就会塞,呼吸很困难。白天站着还好,晚上就根本不能用鼻子来呼吸,只能用口来呼吸。大量的鼻涕堵塞鼻子,还有鼻孔灼热的感觉,弄得他睡觉的时候要辗转良久才能睡着,晚上还经常醒来。这阵子天气转热了,他一边出汗,一边连续打上十来个喷嚏,鼻子更是堵得慌。医生,我儿子是否患上重感冒?”

  上述故事中的家长误以为儿子患感冒,并没注意小孩其实已诱发过敏性鼻炎症状,结果屡医效,最才被专科医生确诊为过敏性鼻炎。若家长不能及时安排子女接受有效治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可能因此患上其他严重过敏症。

  长期过敏性鼻炎或引发哮喘,不容忽视

  中国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最为普遍。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会造成流鼻涕鼻塞、连续喷嚏、鼻痒睛发痒、头痛打鼾等症状。过敏性鼻炎的初期症状与感冒的病症很相似。感冒症状通常不会超过7~10天,但过敏性鼻炎则有持续性。事实上,过敏性鼻炎若长期得不到治疗或单纯使用消炎药、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最终很可能会发展为哮喘症状,罹患鼻息肉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过敏性鼻炎应及早接受规范治疗

  中国《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记载:“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意思是指医术高明的医生在人们身体健康之时,通过养生预防疾病。中庸的医生则在病人欲发病之际及早调理,避免疾病的发生。平庸的医生往往等到发病时才治疗。故此悬壶济世者需要加倍用心,做到预防胜于治疗。

  若要彻底改善过敏性鼻炎从而预防哮喘,必须以上医之道处理。2009年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工作组(ARIA),对于过敏性鼻炎治疗提出以避免接触过敏原及适当的患者教育为前提,配以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并进行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敏治疗)从“根”本治疗。这进一步肯定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关于免疫治疗的指导文章中,推荐的“四位一体”最佳过敏症治疗方案。

  什么是标准化脱敏治疗?

  标准化脱敏治疗是唯一能改变免疫机制的对因治疗,它的原理是:通过标准化定性定量的过敏原疫苗注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使患者逐渐“适应”外界的过敏原,减轻及停止过敏症状发生,使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透过脱敏治疗,能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杜绝发展成慢成疾病的机会。另外,早前在国际杂志发表的预防过敏症治疗研究中(十年研究)显示特异性免疫治疗显著降低过敏性鼻炎患者发展为哮喘及新过敏症的机会,且3年治疗停止后达7年或以上仍持续有效,对哮喘更具长远的预防作用。当中更指出没有接受脱敏治疗的病人较接受脱敏治疗的病人发展成哮喘的机会高接近4.5倍。

  面对过敏性疾病的日益威胁,致力推动公众关注过敏性疾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世界过敏组织(WAO)特意将每年7月8日定为全球过敏日,旨在呼吁全球各界关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威胁,提升民众对疾病的认知,让更多人了解常见过敏原对疾病的影响和防治过敏疾病的方法。国内医院近年纷纷响应呼吁,与主办单位积极携手举办有关的宣传活动,同心协力向公众宣扬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意识和教育患者接受有效的过敏性疾病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单文贤 通讯员:郝黎 张丹娜)

2011-07-01 01:04:00浏览10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肝胆湿热、胃阴不足、肝气犯胃等原因引起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可以增强体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情志不畅 若是长期情绪抑郁,可能会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淤积在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可能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口苦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 4、胃阴不足 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阴不足,使胃失去阴液濡养,胆汁上泛,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胃脘疼痛、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5、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能与情志因素、病邪侵扰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