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MP3致耳聋 15岁少年追悔莫及

  当音乐成为一种时尚时,不仅带给我们听觉的享受,而且也提升了自己生活的品位。不知何时,戴着朵听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同时,播放音乐的电子产品也在不断升级,由MP3到音乐手机。但是,也带给长期带耳机听音乐的人一些困扰:耳朵不舒服。39健康网编辑特意咨询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科田广永主任,田广永主任指出:长期听随身听(例如MP3),耳朵承受高音量,很有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

  美好的音乐背后暗藏疾病隐患

  睛是心灵的窗户,耳朵则是开启智慧的钥匙。耳聋会隔断一个人与外界的交流,并且由于失聪而导致语言及学习障碍,进而导致智力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9亿,我国患有耳聋耳鸣、听力障碍的人数已达2780万。据了解,近年来,因听力损伤就诊的患者已占专科门诊量的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MP3致耳聋 15岁少年追悔莫及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田广永主任介绍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选择自我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一些追求时尚的年轻人,MP3、MP4等播放器不离身,耳机一直塞在耳朵里,为了享受震撼的音乐效果,音量放到很大很大,日久天长,会对听力造成严重的的损害,极易导致神经性耳聋,到了老年双耳听力会严重退化。然而,当人们还沉浸在MP3所带来的悦耳的音乐中时,它本身潜在的危害也逐渐暴出来。

  因听音乐中学生患听力障碍的人数不断增加

  十五岁的萧磊酷爱流音乐,平时MP3不离身。走路、吃饭、甚至连做作业、睡觉都戴着耳机。他感觉这样很惬意、很酷,在完美的立体声及重低音的节奏中,陶醉在美妙的音乐里,不用再听外面的纷乱嘈杂的声音,暂时忘却了读书的枯燥。

  直到有一天他感觉听力下降,上课时总听不清楚老师讲的内容,这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看着医生下的噪声导致的“神经性耳聋”诊断结果,萧磊追悔莫及。原来他长期佩带耳机大音量地听MP3就是致病的直接原因。

  一项调查发现,逾四千名受访中学生中,有一成五出现轻度听力障碍。有专家指出,现时二、三十岁年轻人听力提早退化,较五十年前同年纪的年轻人,听力相差近十个分贝,戴助听器人士将有年轻化趋势。

  目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已经接诊了多例因MP3造成听力损伤的患者。用耳机长时间听MP3,会对听觉神经的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听觉神经异常兴奋,容易损伤内耳娇嫩的听觉细胞;此外,当耳机接近鼓膜,能将声音信号提高9分贝左右,长久下去会对鼓膜造成伤害。

  位于内耳的毛细胞负责传导声波,震坏一个就会少一个,不会再重新再生,如果毛细胞数量持续下降,就会对听觉造成不易察觉的慢性伤害,最为严重的将导致永久性失聪。过度使用MP3、手机耳塞等已成为导致年轻人听力受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专家指导: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者如何预防耳聋

  为预防耳聋, 田广永主任提醒大家,切莫不可过多地长时间听MP3。临床研究已经证明,过多使用耳机即使不导致耳聋,也会引起听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平时听MP3时最好戴罩式耳机,这样能屏蔽掉较多的外界噪音,并应避免音量过大引起听力损伤。另外,保护耳朵也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最好能坚持“60、30”原则,即音量不要超过耳机总音量的60%,每次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尽量把音量调低,听一段时间后把耳机取下,轻轻揉一揉,放松一下。当双耳发出“嗡嗡”不适声音时,表明听力神经已受伤,要尽快就医。

  在持续劳累后,要保护耳朵不受外界嘈杂环境的音响刺激。由于突发性耳鸣、耳聋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增加内耳细胞的血流量,提高摄取,但通常效果并不十分明显。针灸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改善内耳功能,但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已有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田广永主任认为,最好的预防方法是警惕突发性耳聋的先兆,当连续熬夜或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如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由于20至40岁是突发性耳聋的高发年龄,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观察发现,14岁以下的耳聋患者的病情极易波动,在此阶段及时治疗最为理想。

  对耳聋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查找病因进行彻底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听力。

推荐阅读:

  宝宝说话晚并不是“贵人语迟”

  职场压力大易患突发性耳聋

  爱耳小贴士:11招教您防耳病

  告别耳鸣选择中药有诀窃

(责任编辑:单文贤 通讯员:邓爱文 荣华)

2011-03-03 06:47:00浏览5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携带者会传染人吗,怎么传染
乙肝携带者通常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人的可能。这类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途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或在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都有可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此外,母婴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性接触也会传染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更容易感染。不过,一般日常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共同进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通常不会传染。为了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定期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DNA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建议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饮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定期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预防措施。非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血液暴露,及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害。
张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乙肝不能吃什么食物有哪些
乙肝患者应避免食用高油脂食物、高糖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工肉类等。如果乙肝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1、高油脂食物: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以及动物内脏、肥肉等都属于高油脂食物。乙肝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对脂肪的代谢能力下降。过多摄入高油脂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引发脂肪肝,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甚至可能影响乙肝病情的控制。2、高糖食物:糖果、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乙肝患者应谨慎食用。大量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同样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促使肝脏脂肪变性,不利于乙肝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与病情稳定。3、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乙肝患者本身肝脏功能欠佳,消化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食用这类食物后,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间接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诱发或加重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4、加工肉类:像腊肉、香肠、火腿等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添加大量的盐和防腐剂等添加剂。乙肝患者食用后,过多的盐分摄入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其中的添加剂中含有某些可能对肝脏产生潜在损害的成分,影响肝脏正常功能。乙肝患者日常饮食应保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遵循清淡饮食原则,避免食用上述不利于肝脏健康的食物。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肝功能正常
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也可能是疾病感染早期。建议患者遵医嘱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发展。乙肝大三阳通常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肝功能正常则意味着肝脏的生化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在检测时处于正常范围,表明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未受明显影响。乙肝大三阳病毒量高但肝功能正常,可能是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强,能够在病毒复制活跃的情况下,仍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这也可能处于乙肝感染的早期阶段或免疫耐受期,此时免疫系统尚未对病毒产生强烈的应答,或者病毒与免疫系统之间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肝功能得以保持正常。但是尽管肝功能正常,乙肝大三阳且病毒量高的患者仍然需要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因为肝脏的炎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且病毒复制活跃增加了肝细胞受损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肝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治疗方面,若乙肝大三阳患者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正常,但存在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或纤维化进展的风险,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乙肝大三阳有什么明显症状吗
乙肝大三阳患者症状有差异,部分有症状者,因肝脏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隐痛、黄疸等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虽病毒复制活跃,却因肝脏代偿能力强而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患者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可能会表现出一系列与肝脏功能受损相关的临床表现。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提示着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肝脏炎症明显。具体来说,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肝区隐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肝脏肿大,肝包膜被牵拉所致。黄疸也是乙肝大三阳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呈深黄色,这是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下降,胆红素在体内堆积所致。然而,并非所有乙肝大三阳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有一部分患者,虽然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但肝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患者可能没有与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此类患者可能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乙肝大三阳,但由于没有症状,往往容易忽视病情,从而延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无症状乙肝大三阳携带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和复制,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潜在的损害,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所有乙肝大三阳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病毒载量检测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